巩华城,巩华城又称沙河城。明朝为什么要建立巩华城?巩华城的城池结构巩华城的正门瓮城扶京门,俗称大南门,雄伟壮观,位于沙河镇的南门西街,即安济六条胡同深处的一片开阔处(城东是菜园子),其建筑制式和北京城的正阳门相仿,为明代皇帝出入巩华城的必经之路,嘉靖十九年(1540)在原地建巩华城。
1、明朝为什么要建立巩华城?巩华城又称沙河城。在昌平县沙河镇东。明永乐时曾在此建行宫,作为皇帝巡狩和后代子孙谒陵停留处。正统年间被水冲毁。嘉靖十七年(1538年)世宗诏命修复谒陵行宫,嘉靖十九年以行宫为中心,扩建成巩华城。城方形,南向,边长各1000米,占地1500亩,城高10米。城四面有门,皆有石匾。南门内名巩华,外称拱京,东门名镇远,西门名威漠,北门名展思。
行宫及城墙已毁。巩华城,在昌平区沙河镇东。明永乐时曾在此建行宫,正统年间被水冲毁。嘉靖十九年(1540)在原地建巩华城。城四方形,各边长1000米,占地1500亩,城墙高10米。南门门匾里面名巩华,外面称拱京,东门名镇远,西门名威漠,北门名展思。现城门尚存,行宫及城墙已毁。巩华城作为连接北京、十三陵、八达岭的枢纽,明朝时驻扎奠靖千户所作为守备部队,
2、巩华城的城池结构巩华城的正门瓮城扶京门,俗称大南门,雄伟壮观,位于沙河镇的南门西街,即安济六条胡同深处的一片开阔处(城东是菜园子),其建筑制式和北京城的正阳门相仿,为明代皇帝出入巩华城的必经之路。其瓮城正中门洞上方为一石制匾额,上书“扶京门”三字,大约是寓“拱护神京”之意。该正门为三座城门,中间一门之上应嵌有汉白玉匾额“巩华城”三字,但因城门洞已被封堵,无从寻觅。
城墙破损处可窥视到青砖内的夯土,瓮城东西两面还各有一座闸门式城门(东门已堵),门内设有千斤闸,千斤闸的沟槽部位保存的较完整,城门上为闸楼。所谓瓮城就是围建于城门外的小城,可以想见,在古代的冷兵器时代,敌人倘若攻入瓮城或被诱入,守城的士兵将千斤闸门放下,切断敌军后援,瓮中捉鳖,利用瓮城上的垛口或箭孔,用箭、石、滚木围歼,敌人只能束手待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