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具 > 经验 > 食荔枝,求食荔枝译文

食荔枝,求食荔枝译文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4-20 00:30:48 编辑:五合装修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求食荔枝译文

[原文]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桥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析赏] 荔枝属亚热带以南的植物,产于岭南,台湾南部也有盛产。大陆北部少见。(岭南,指五岭以南的广东广西一带) 苏东坡爱吃荔枝,此诗是咏荔枝名诗,说他每天大吃荔枝三百颗,因荔枝好吃味道美,使得他直想长作岭南人。 后人引用这两句,除表示荔枝的味美好吃外,也来说明岭南盛产荔枝。

求食荔枝译文

2,古诗食荔枝宋苏轼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的什么特产

惠州荔枝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这首诗写的是惠州罗浮山的特产。《食荔枝》宋代:苏轼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译文: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琵琶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作岭南的人。扩展资料创作背景绍圣三年(1096)作于惠州,此题下有两首,这是第二首。岭南两广一带在宋时为蛮荒之地,罪臣多被流放至此。迁客逐臣到这里,往往颇多哀怨嗟叹之辞,而东坡则不然,他在这首七绝中表现出他素有的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精神风貌,同时还表达了他对岭南风物的热爱之情。这首诗 短短四句,就点到了枇杷(卢橘)、杨梅、荔枝三种佳果名称,使人产生目不暇接之感。“四时春”点明土地、气候适宜佳果出产,使人对初夏季节之外的佳果产生遐想。同时写尽作者的主观感受,对生活环境的满足感与当地民众的相得之情也跃然纸上。“次第新”使佳果的出现富有层次感、动态感,令人对未提及的品种产生联想、想象。第三句紧接着写作者流连于岭南佳果,表现其喜悦、旷达的心境。末句“不辞长作岭南人”直抒胸臆,因遭贬作客岭南的悲戚感完被发现幸福源泉的喜悦感淹没。总之,这首诗表达了东坡先生旷达的岭南心境。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惠州一绝
古诗《食荔枝》这首诗写的是罗浮山的特产。【名称】:食荔枝 【体裁】:七绝【作者】:苏轼【年代】:北宋【原文】: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译文】: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琵琶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作岭南的人。
我福建莆田仙游枫亭,现在还有三棵宋朝时期留传下来的古荔枝,已受保护

古诗食荔枝宋苏轼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的什么特产

3,请问吃荔枝有什么好处男人吃的好还是女人吃的好 问

荔枝所含的营养成份有:水份11.7,蛋白质1.5,脂肪0.1,无机盐0.7,粗纤维1.0,水炭素19.4,糖和丙种维他命等。后两者含量视荔枝品质优劣而定,如糯米糍、桂味之类上好品种,葡萄糖含量高达66%以上。 有人赞美荔枝对身体有好处:食之能使五内清凉,可以消肺气,滋真阴,返老还童。但亦有人相信,荔枝是“补火”的果品,多食能引起“火燥”,若身心有燥热,实不宜食用。 荔枝的“补火”之说,可能是由于荔枝所含的天然葡萄糖特别多,而天然的葡萄糖对补血健肺有特殊的功效,对血液循环、产温机能有特殊的促进作用。因此,平素“肝火容易妄动”,“体温容易亢进”的体弱者,多吃荔枝,就有可能引起烦躁不安。 但是,凡有“补火”功能的药物或食品,多数有滋养强壮作用,所以荔枝可当作食疗品以滋补身体,对于心脏衰弱、肺弱之人,吃荔枝有壮心健肺的功效,一般体温不足、贫血衰弱者,不妨当作滋养强壮补益品。 将荔枝作为壮心健肺或其他食疗用途,通常用的是干果,即荔枝干,采用糯米糍荔枝干,肉厚而糖份多,收效尤佳。但每日吃十个八个就好了;若以为多吃收效快,贪求急功近利,则反会引起其他问题,如胸腹胀满,口干舌燥,大便秘结,有痔疮者,可能引起痔疮出血。荔枝干还有如下的用途:歌唱家或需要大声说话者,每日吃三几个荔枝干,对声带有保健作用。食荔枝干时,要慢吞细嚼,缓缓咽其汁液,使之润泽喉头,才能产生效果。又如走路时心脏卜卜跳,呼吸喘促,日常嚼食三几个荔枝干,也有好处。但大便不正常,或有燥热情状时,就要暂停食用了。 若食用荔枝过多时,会出现腹胀、频频肚痛,即俗称的“中毒”。“中毒”可用荔枝壳煎水饮用来治疗,或吃几片鲜柠檬或饮杯柠檬茶,也可消除胀满止痛
荔枝果肉中含糖量高达20%;每一百毫升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可达70毫克,此外还含有蛋白质、脂肪、柠檬酸、果酸、磷、钙、铁等成分。 须知荔枝是补血、壮阳火之物,面对这白玉凝脂般的佳果,热症的人惟有忍忍口。痛风、糖尿患者尤其不宜多吃。
荔枝果肉中含糖量高达20%;每一百毫升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可达70毫克,此外还含有蛋白质、脂肪、柠檬酸、果酸、磷、钙、铁等成分。 须知荔枝是补血、壮阳火之物,面对这白玉凝脂般的佳果,热症的人惟有忍忍口。痛风、糖尿患者尤其不宜多吃。
吃荔枝能补血、壮阳
其实男女吃得多也不好的。。俗话有说吧:“一个荔枝3把火!”容易上火的。。

请问吃荔枝有什么好处男人吃的好还是女人吃的好  问

4,多吃荔枝有哪些好处和坏处

荔枝含天然葡萄糖多,还有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 多种维生素 补脑,健身,益智 但是多吃上火,会引起体内糖代谢紊乱,造成"荔枝病"(即低血糖),轻者恶心,出汗,口渴无力,重者头晕 昏迷 荔枝可强身 适当吃并不会导致肥胖 荔枝新鲜上市,味虽美却不宜多吃,特别是儿童。 贪食荔枝而出现口腔溃疡、口腔黏膜发炎、流鼻血、内火重的人较往日有所增加。 据介绍,患有慢性扁桃体炎和咽喉炎的人,多吃荔枝会加重虚火;容易过敏的人群食用鲜荔枝后,会出现头晕、恶心、腹痛、腹泻、皮疹和瘙痒等过敏症状;吃太多荔枝,特别是空腹食用荔枝有可能引起低血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荔枝病。 专家提醒:不要连续大量进食荔枝,可在吃荔枝前后喝一点盐水或者凉茶,绿豆水、冬瓜水、生地汤等也有良好疗效。对孩子来说,荔枝和芒果、龙眼等水果一样,内火重的小朋友最好不要吃,而正常儿童也尽量少吃;对老人而言,有便秘现象的老人尽可能不要食用;特别是有肝病、肾病、糖尿病、胃肠病患者更应慎重 一、简介: 荔枝果肉营养丰富,含有葡萄糖、 蔗糖、蛋白质以及大量的维生素C,实为水果 之上品。但在荔枝飘香季节,如何防止吃荔枝上火呢? 二、方法: ⒈喜欢吃荔枝但又怕燥热的人,在吃荔枝的同时,可多喝盐水,也可用20—30克生 地煲瘦肉或猪骨汤喝,或与蜜枣一起煲水喝,都可预防上火。 ⒉还可把荔枝连皮浸入淡盐水中,再放入冰柜里冰后食用,不仅不会上火,还能 解滞, 更可增加食欲。如果泡上1杯用荔枝叶(晒干)煎的荔枝茶,还可能解食 荔枝多而产生的滞和泻。 三、注意事项: 荔枝属性温燥, 阴虚火旺的人最好少吃(一次最好在0.25公斤以内)。如果正 在长青春痘、生疮、 伤风感冒或有急性炎症时,则不适宜吃荔枝, 否则会加重 病症,但身体虚寒、胃寒的则适宜多吃。 大家都要注意好吃的东西也不能吃的太过火,身体可是革命的本钱哦 有人赞美荔枝对身体的好处:食之能使五内清凉,可以消肺气,滋真阴,返老还童。但亦有人相信,荔枝是“补火”的果品,多食能引起“火燥”,若身心有燥热,实不宜食用。 荔枝的“补火”之说,可能是由于荔枝所含的天然葡萄糖特别多,而天然的葡萄糖对补血健肺有特殊的功效,对血液循环、产温机能有特殊的促进作用。因此,平素“肝火容易妄动”,“体温容易亢进”的体弱者,多吃荔枝,就有可能引起烦躁不安。 但是,凡有“补火”功能的药物或食品,多数有滋养强壮作用,所以荔枝可当作食疗品以滋补身体,对于心脏衰弱、肺弱之人,吃荔枝有壮心健肺的功效,一般体温不足、贫血衰弱者,不妨当作滋养强壮补益品。 将荔枝作为壮心健肺或其他食疗用途,通常用的是干果,即荔枝干,采用糯米糍荔枝干,肉厚而糖份多,收效尤佳。但每日吃十个八个就好了;若以为多吃收效快,贪求急功近利,则反会引起其他问题,如胸腹胀满,口干舌燥,大便秘结,有痔疮者,可能引起痔疮出血。荔枝干还有如下的用途:歌唱家或需要大声说话者,每日吃三几个荔枝干,对声带有保健作用。食荔枝干时,要慢吞细嚼,缓缓咽其汁液,使之润泽喉头,才能产生效果。又如走路时心脏卜卜跳,呼吸喘促,日常嚼食三几个荔枝干,也有好处。但大便不正常,或有燥热情状时,就要暂停食用了。 若食用荔枝过多时,会出现腹胀、频频肚痛,即俗称的“中毒”。“中毒”可用荔枝壳煎水饮用来治疗,或吃几片鲜柠檬或饮杯柠檬茶,也可消除胀满止痛。

5,苏轼食荔枝的翻译

苏东坡《食荔枝二首·之二》赏析 食荔枝二首·之二 ·苏东坡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赏析】 从“荔枝诗”看东坡先生的岭南心境 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不得签书公事”。于是,东坡先生流连风景,体察风物,对岭南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连在岭南地区极为平常的荔枝都爱得那样执着。 绍圣二年四月十一日,苏轼在惠州第一次吃荔枝,作有《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一诗,对荔枝极尽赞美之能事:“……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枝为先驱。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自此以后,苏轼还多次在诗文中表现了他对荔枝的喜爱之情。例如,《新年五首》:“荔子几时熟,花头今已繁。”《赠昙秀》:“留师笋蕨不足道,怅望荔枝何时丹。”《〈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引》:“有父老年八十五,指(荔枝)以告余曰:及是可食,公能携酒来游乎?意欣然许之。”《和陶归园田居》其五:“愿同荔枝社,长作鸡黍局。”《食荔枝二首》其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二句最为脍灸人口,解诗者多以为东坡先生在此赞美岭南风物,从而抒发对岭南的留恋之情,其实这是东坡先生满腹苦水唱成了甜甜的赞歌。 不错,从一些现象上看起来,苏轼在岭南时的心情与初贬黄州时相比,确实显得更加平静,不见了“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失意与苦闷。《宋史》本传说苏轼在惠州“居三年,泊然无所蒂介,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贬为琼州别驾后,居在“非人所居”的地方,“初僦官屋以居,有司犹谓不可。轼遂买地筑室,儋人运甓畚土以助之。独与幼子过处,著书以为乐,时时从其父老游,若将终身。”苏辙《东坡先生和陶诗引》介绍: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苏东坡在岭南时,除了关心自然风光和民情风俗以外,还与出家人交往频繁,诗文中就留有很多与僧人唱和的作品。这一定程度上确实表现了避世意识。 我们实在无法相信苏东坡这样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仁人志士会避世遁俗。有一件事实很能说明这个有趣的问题。 晚年的苏东坡似乎很喜欢陶渊明,不厌其烦地和陶渊明的诗,并把和陶的诗专门编为一集。苏东坡和陶渊明诗以居岭南时为最多。从绍圣二年正月在惠州贬所到元符三年八月迁舒州团练副使,徙永州安置,在短短的五年零八个月里,和陶诗凡四十四次一百余首。东坡先生还自述其和陶用意:“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见苏辙《东坡先生和陶诗引》)这仿佛在告世人:苏东坡从此绝意仕途,欲效陶渊明归隐园田,长作岭南人了。 有意思的是,东坡先生那位心迹相通的老弟却对东坡自述的和陶诗用意提出了疑问,他在《东坡先生和陶诗引》一文中说:“嗟乎,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清人纪昀也以为苏轼“敛才就陶,亦时时自露本色”。 苏辙不信其兄会真心归隐,几百年后纪昀的看法也一样。他们的看法可以在苏东坡和陶诗中可以得到印证。《和陶饮酒二十首》其十一曰:“诏书宽积欠,父老颜色好。再拜贺吾君,获此不贪宝。”其十八曰:“芜城阅兴废,雷塘几开塞。明年起华堂,置酒吊亡国。”其二十曰:“当时刘项罢,四海疮痍新。三杯洗战国,一斗消强秦。”《和陶咏三良》有:“杀身固有道,大节要不亏。君为社稷死,我则同其归。”这都可以看出苏轼恬淡的外表掩饰不了牵挂国运民生的忧患情怀。 这种忧患情怀在《荔枝叹》一诗中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他首先借汉唐故实抨击统治阶级只顾自己享乐而不关民生疾苦的丑恶本质:“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千年以后,我们尤可想见苏学士老泪纵横,祈求上苍:“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曾经想避世遁俗,又因恋恋不忘国运民生终于没能做到归隐山林。在岭南时,东坡先生的内心正处于这种出世与入世两难的心境之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正是这种两难心境的形象描述。
苏东坡《食荔枝二首·之二》赏析 食荔枝二首·之二 ·苏东坡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作岭南的人。 【赏析】 从“荔枝诗”看东坡先生的岭南心境 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不得签书公事”。于是,东坡先生流连风景,体察风物,对岭南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连在岭南地区极为平常的荔枝都爱得那样执着。 绍圣二年四月十一日,苏轼在惠州第一次吃荔枝,作有《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一诗,对荔枝极尽赞美之能事:“……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枝为先驱。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自此以后,苏轼还多次在诗文中表现了他对荔枝的喜爱之情。例如,《新年五首》:“荔子几时熟,花头今已繁。”《赠昙秀》:“留师笋蕨不足道,怅望荔枝何时丹。”《〈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引》:“有父老年八十五,指(荔枝)以告余曰:及是可食,公能携酒来游乎?意欣然许之。”《和陶归园田居》其五:“愿同荔枝社,长作鸡黍局。”《食荔枝二首》其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二句最为脍灸人口,解诗者多以为东坡先生在此赞美岭南风物,从而抒发对岭南的留恋之情,其实这是东坡先生满腹苦水唱成了甜甜的赞歌。 不错,从一些现象上看起来,苏轼在岭南时的心情与初贬黄州时相比,确实显得更加平静,不见了“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失意与苦闷。《宋史》本传说苏轼在惠州“居三年,泊然无所蒂介,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贬为琼州别驾后,居在“非人所居”的地方,“初僦官屋以居,有司犹谓不可。轼遂买地筑室,儋人运甓畚土以助之。独与幼子过处,著书以为乐,时时从其父老游,若将终身。”苏辙《东坡先生和陶诗引》介绍: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苏东坡在岭南时,除了关心自然风光和民情风俗以外,还与出家人交往频繁,诗文中就留有很多与僧人唱和的作品。这一定程度上确实表现了避世意识。 我们实在无法相信苏东坡这样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仁人志士会避世遁俗。有一件事实很能说明这个有趣的问题。 晚年的苏东坡似乎很喜欢陶渊明,不厌其烦地和陶渊明的诗,并把和陶的诗专门编为一集。苏东坡和陶渊明诗以居岭南时为最多。从绍圣二年正月在惠州贬所到元符三年八月迁舒州团练副使,徙永州安置,在短短的五年零八个月里,和陶诗凡四十四次一百余首。东坡先生还自述其和陶用意:“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见苏辙《东坡先生和陶诗引》)这仿佛在告世人:苏东坡从此绝意仕途,欲效陶渊明归隐园田,长作岭南人了。 有意思的是,东坡先生那位心迹相通的老弟却对东坡自述的和陶诗用意提出了疑问,他在《东坡先生和陶诗引》一文中说:“嗟乎,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清人纪昀也以为苏轼“敛才就陶,亦时时自露本色”。 苏辙不信其兄会真心归隐,几百年后纪昀的看法也一样。他们的看法可以在苏东坡和陶诗中可以得到印证。《和陶饮酒二十首》其十一曰:“诏书宽积欠,父老颜色好。再拜贺吾君,获此不贪宝。”其十八曰:“芜城阅兴废,雷塘几开塞。明年起华堂,置酒吊亡国。”其二十曰:“当时刘项罢,四海疮痍新。三杯洗战国,一斗消强秦。”《和陶咏三良》有:“杀身固有道,大节要不亏。君为社稷死,我则同其归。”这都可以看出苏轼恬淡的外表掩饰不了牵挂国运民生的忧患情怀。 这种忧患情怀在《荔枝叹》一诗中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他首先借汉唐故实抨击统治阶级只顾自己享乐而不关民生疾苦的丑恶本质:“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千年以后,我们尤可想见苏学士老泪纵横,祈求上苍:“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曾经想避世遁俗,又因恋恋不忘国运民生终于没能做到归隐山林。在岭南时,东坡先生的内心正处于这种出世与入世两难的心境之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正是这种两难心境的形象描述
文章TAG:食荔枝荔枝译文食荔枝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