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具 > 知识 > 霉雨天一般什么时候,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谢谢

霉雨天一般什么时候,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谢谢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8-23 18:50:57 编辑:装算网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谢谢

梅雨季节一般在5月——6月。每年都不一定,时间长短也不同。

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谢谢

2,什么时候是霉雨季节

入霉总在6月6~15日之间,出霉总在7月8~19日之间,、
梅子成熟的季节了,一般在阴历7月中旬到9月底。

什么时候是霉雨季节

3,霉雨季节每年大概什么时候开始

霉雨季节一般是在六月份的时候,当天热的时候啊
霉雨一般在大热天开始的
霉雨每年六月中旬来的

霉雨季节每年大概什么时候开始

4,梅雨天气什么时间来到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每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历时20多天。但是需要具体分析: 梅雨是初夏季节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它是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北移过程中在长江流域停滞的结果,梅雨结束,盛夏随之到来。这种季节的转变以及雨带随季节的移动,年年大致如此,已形成一定的气候规律性。但是,每年的梅雨并不完全一致,存在很大的年际变化。
梅雨季节,一般只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才出现。一般在5月——6月。每年都不一定,时间长短也不同。一般梅雨过后,意味着炎热的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长期晴空少雨炎夏的开始。 每年6-7月份我国江淮地区梅子黄熟时期,常常阴雨连绵,有时多半月连续不见太阳,人们习惯把它称之为梅雨天气;又因这段时期潮湿多雨,衣物及器具容易发生霉变,所以也叫“霉雨”。从大气角度来看,梅雨是初夏时期,从我国长江中下游及黄海直到韩国、日本南部雨期较长的连阴雨,它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特色之一,也是东亚特有的一种气候现象。 平均而言,每年6月17日入梅,7月10日梅雨结束,梅雨期24天。但具体到每一年,入梅、出梅的时间稍有不同,梅雨期的长短不完全一样。

5,杭州梅雨季节是什么时候

每年六月中下旬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每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但具体各地有所差异,浙江地区是农历五月份入梅,具体是逢芒种后的壬日入梅,夏至后庚日出梅。:我国的梅雨天气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每年6月中下旬,副高脊线北跳,并稳定在北纬20度至25度之间,雨带随之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雨季。
省气象台的专家说了,杭州平均入梅时间在6月14日前后。从2000年开始,杭州的梅雨季节,基本上都不典型了。上了年纪的老人,吃的盐比我们吃的饭还多,见识的梅季也多。他们把梅季分为早梅、迟梅、特长梅、短梅、空梅和倒黄梅。早梅,就是梅雨开始得比较早,5月底6月初就会突然到来;迟梅,6月下旬以后才开始。特长梅,一年中,梅雨期连同5月份的春雨,长达两个月以上。倒黄梅,出梅后,又重新出现闷热潮湿的雷雨、阵雨天气,并且维持相当一段时期。这10年来,杭州好像都没怎么碰到过。短梅,梅雨来去匆匆,10来天工夫,难难得得下了一两场大雨; 空梅,梅雨期间,一直都没有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气。不少人肯定记得2005年到2007年、2009年,这4年梅季,杭州几乎无雨,雨量偏少六成以上,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短梅和空梅了。特别是2005年,杭州出现了“黄梅时节燥松松”的天气。过完这一段凉爽无雨的梅雨季节,杭州直接转入炎炎盛夏。去年稍微好一点,6月17日入梅,7月17日出梅,梅雨期30天,算是2000年以后,杭州最长最典型的梅雨季了。

6,每年的哪几个月才算是梅雨季节

(1)正常梅雨: 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常的梅雨约在6月中旬开始,7月中旬结束,也就是出现在"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内。梅雨期长约20-30天,雨量在200-400毫米之间。"小暑"前后起,主要降雨带就北移到黄(河)、淮(河)流域,进而移到山东和华北一带。长江流域由阴雨绵绵、高温高湿的天气开始转为晴朗炎热的盛夏。据统计,这种正常梅雨,大约占总数的一半左右。 (2)早梅雨: 有的年份,梅雨开始的很早,在5月底6月初就会突然到来。在气象上,通常把"芒种"以前开始的梅雨,统称为"早梅雨"。早梅雨会带来一些反常的现象。例如,由于在梅雨刚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靠近地面的大气层里,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还是很频繁的,因此,阴雨开始之后,气温还比较低,甚至有冷飕飕的感觉,农谚说:"吃了端午棕,还要冻三冻"就是这个意思;同时也没有明显的潮湿现象。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的农民,把这一段温度比较低的黄梅雨称为"冷水黄梅"。以后,随着阴雨维持时间的延长、暖湿空气加强,温度会逐渐上升,湿度不断增大,梅雨固有的特征也就越来越明显了。早梅雨的出现机会,大致上是十年一遇。这种早梅雨往往呈现两种情形。一种是开始早,结束迟,甚至拖到7月下旬才结束,雨期长达四、五十天,个别年份长达二个月。另一种是开始早,结束也早,到6月下旬,长江中下游地区就进入了盛夏,由于盛夏提前到来,常常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程度的伏旱。 (3)迟梅雨: 同早梅雨相反的是姗姗来迟的梅雨,在气象上通常把6月下旬以后开始的梅雨称为迟梅雨。迟梅雨的出现机会比早梅雨多。由于迟梅雨开始时节气已经比较晚,暖湿空气一旦北上,其势力很强,同时,太阳辐射也比较强,空气受热后,容易出现激烈的对流,因而迟梅雨常常多雷雨阵雨天气。人们也把这种黄梅雨称为"阵头黄梅"。迟梅雨的持续时间一般不长,平均只有半个月左右。不过,这种梅雨的降雨量有时却相当集中。 (4)特长梅雨: 1954年我国江淮流域出现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这次大水,就是由持续时间特别长的梅雨造成的。 这一年,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开始之前的5月下半月春雨已经很多,梅雨又来得很早,6月初就开始了。天气一直阴雨连绵,并且不时有大雨、暴雨出现,维持的时间特别长,直到八月初才"出梅"。当阴雨结束转入盛夏天气时、已经临近"立秋"了。这一年整个梅雨期长达两个月,连同五月份的春雨,则达到两个半月以上。进入"小暑"、"大暑"以后,长江中下游本来应该是晴朗炎热的"伏天"了,却一直是阴云密布难见太阳,瓢泼的大雨不时倾泄到地面上来,不少地区洪水滚滚、"寒气"袭人。这一年长江中下游地区5月-7月三个月的雨量,一般都达到800-1000毫米,接近该地区正常年份全年的雨量;部分地区,雨量多达1500-2000毫米,相当于同一地区一年半的雨量,导致洪水泛滥成灾。我们国家地域辽阔,局部洪涝经常发生。有的可能是由于台风雨引起的,有的可能是别的天气系统接连带来的几次暴雨造成的,但它们的持续时间不长,洪水退去比较快,影响范围也比较小。象1954年这样,阴雨时间达到二个多月之久,造成长江流域全流域性洪水的现象,是极为罕见的。这种罕见的大水、常常是与异常梅雨联系在一起的。像1998年的大水,也是特别长的梅雨所造成的。 (5)"短梅"和"空梅": 同特别长的梅雨完全相反的是,有些年份梅雨非常不明显,它象来去匆匆的过客,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停留十来天以后,就急急忙忙地向北去了。而且这段时间里雨量也不大,难得有一、二次大雨。这种情况称为"短梅"。更有甚者,有些年份从初夏开始,长江流域一直没有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气。多数日子是白天晴朗暖和,早晚非常凉爽,出现了"黄梅时节燥松松"的天气。本来在梅雨时节经常要出现的衣服发霉现象,也几乎没有发生。这段凉爽的天气一过。接着就转入了盛夏。这样的年份称为"空梅"。"短悔"和"空梅"的出现机会,平均为十年中l-2次。"短梅"和"空梅"的年份,常常有伏旱发生,有些年份还可以造成大旱。 (6)倒黄梅: 有些年份,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梅天似乎已经过去,天气转晴,温度升高,出现盛夏的特征。可是,几天以后,又重新出现闷热潮湿的雷雨、阵雨天气,并且维持相当一段时期。这种情况就好象黄梅天在走回头路,重返长江中下游,所以称为"倒黄梅"。"小暑一声雷,黄梅倒转来"。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广为流传的一句天气谚语。它的意思是说,在梅雨过去以后,如果"小暑"出现打雷,则梅雨又会倒转过来。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梅雨结束之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通常是越来越稳定的,而雷雨却是天气不稳定的象征。况且时至"小暑",通常冷空气已不再影响长江流域,而雷雨的出现常常和北方小股冷空气南下有关,这种冷空气的南下,有利于雨带在长江中下游重新建立。当然,"倒黄梅"并不一定在小暑日打雷以后出现。一般说来,"倒黄梅"维持的时间不长,短则一周左右,长则十天半月。但是在"倒黄梅"期间,由于多雷雨阵雨,雨量往往相当集中,这是需要注意的。由于"倒黄梅"属于梅雨的一种,它在结束之后,通常都转为晴热的天气。 从上面所介绍的各种梅雨中,可以看到,通常被人们视为大同小异的黄梅雨,实际上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之间的差别,有时还是相当悬殊的。以"入梅"来说,最早的在5月26日,最迟的在7月9日;"出梅"最早的在6月16日,最迟的在8月2日,相差均可达到一个半月。梅雨最长的年份持续两个多月,可以引起罕见的大水,而短的年份仅仅几天,还有的甚至出现"空梅",带来严重的干旱。可见,梅雨是一种复杂的天气气候现象,它远不是象农历历本上所定的"入梅"、"出梅"那样简单。相对正常梅雨而言,"早梅"、"迟梅"、"特别长的梅雨"、"空梅"以及严重的"倒黄梅",都属于异常梅雨。
初夏江淮流域一带经常出现一段持续较长的阴沉多雨天气。此时,器物易霉,故亦称“霉雨”,简称“霉”;又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是梅雨季节。天空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时大时小。所以我国南方流行着这样的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持续连绵的阴雨、温高湿大是梅雨的主要特征。 计算方法: 按照环流条件与区域性降水相结合的原则,凡在5月下旬至7月上半月的时段内,在北纬29-33°范围内,经常有地面峰系活动,且连续两候内有6天雨日,同时参考长江下游两岸,各站候平均气温基本上稳定在22°c或以上的起始日,作为入梅日。也有以初夏季节中雨日、雨量、云量等气候要素的时间曲线上出现突增(即转折点)之候(日)定为平均入梅候(日)的。 我国传统方法上,入梅和出梅的确定是根据节气结合干支来推算的。按照历法规定,芒种后逢第一个丙日为入梅,小暑后逢第一个未日为出梅。如果芒种当天的天干为丙,则将该日定为入梅,小暑当日地支为未,则将该日定为出梅。 我国古代对入梅曾有几种规定,《琐碎录》“(闽人)立夏后逢庚日入梅。”《神枢经》:“芒种后逢丙日入梅。”《江南志书》:“五月芒种后遇壬入梅。”《田家五行》:“芒种后雨为黄梅雨”,则以芒种为入梅。上述入梅是日不同原因有二:一是地区差别;二是多年平入梅日期往往有所变化而致。我国目前历书中,采用《神枢经》的说法,在天气分析预报中,则往往指天气形势转为梅雨形势的日子。 举例说明,2006年6月6日芒种,丙寅日,则芒种当日入梅;小暑后7月17日逢未,因而2006年的出梅日期为7月17日。黄梅天共42天。
文章TAG:霉雨雨天天一一般霉雨天一般什么时候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