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不平衡就导致了光的颜色的偏色,所以在白炽灯下物体的颜色不够真实。扩展资料:最早实用的电灯是白炽灯,但早在白炽灯诞生之前,英国人汉弗莱·戴维用2000节电池和两根炭棒制成了弧光灯,但这种弧光灯亮度太强产热太多又不耐用,一般场所根本无法使用。1854年,移民美国的德国钟表匠亨利·戈贝尔用一根放在真空玻璃瓶里的碳化竹丝,制成了首个有实际效用的电灯,持续亮了400个小时,不过他并没及时申请专利。
5、白炽灯发光是物理变化,怎样解释?白炽灯的发光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是属于物理学中的能量的转化,是物理变化!。是电能变化为光能啊,就能发光啊。没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这是金属炽热时达到白炽状态时向外辐射能量和光子就会发光的原理(就好像铁钩子烧红了),这个过程是没有新物质产生的,不是化学变化,钨丝还是钨丝,所以灯泡里要充惰性气体,或不与钨丝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
6、白炽灯的构造及工作原理不同用途和要求的白炽灯,其结构和部件不尽相同。普通白炽灯泡(见图)的主要部件是玻壳和灯丝。白炽灯玻壳一般用透明玻璃制成。为避免灯丝眩光,对玻壳可进行内涂覆或磨砂处理,以形成光的漫反射。透明玻璃灯泡的数量则已逐渐减少。为加强某一方向的发光强度,还在玻壳上蒸涂铝反射层。一些特殊用途的灯泡采用彩色玻璃。灯丝又称白炽体。是灯泡的发光体,
钨丝由芯柱上的钼丝支架支撑,两端与导丝连接。为安全起见,高电压充气白炽灯外导丝还接有保险丝。为提高灯丝的发光效率,灯泡内的空气通过芯柱内的排气管抽出,或是抽真空后再充进需要的惰性气体。灯丝有如下基本要求:①熔点温度高。灯丝的熔点温度高则灯泡的放光效率也高。②蒸发速率小。一般灯丝的寿白炽灯命随蒸发速率减小而延长。此外,蒸发还会引起玻壳内部污染而吸收可见光,减少光通量。
7、电灯的发光原理是什么节能灯实际上就是一种紧凑型、自带镇流器的日光灯,而且节能灯点燃时首先经过电子镇流器给灯管灯丝加热,灯丝开端发射电子(由于在灯丝上涂了一些电子粉),电子碰撞充装在灯管内的氩原子,氩原子碰撞后取得了能量又撞击内部的汞原子,汞原子在吸收能量后跃迁产生电离,灯管内构成等离子态。灯管两端电压直接经过等离子态导通并发出253.7nm的紫外线,紫外线激起荧光粉发光,由于荧光灯工作时灯丝的温度约在1160K左右,比白炽灯工作的温度2200K2700K低很多,所以它的寿命也大进步,到达5000以上,由于它运用效率较高的电子镇流器,同时不存在白炽灯那样的电流热效应,荧光粉的能量转换高,到达每瓦50流明以上,所以节约电能.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它是一种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可以直接把电转化为光。
8、白炽灯与节能灯的区别是什么,从发光原理上解释白炽灯又叫做电灯泡,它的工作原理是电流通过灯丝(钨丝,熔点达3000多摄氏度)时产生热量,螺旋状的灯丝不断将热量聚集,使得灯丝的温度达2000摄氏度以上,灯丝在处于白炽状态时,就象烧红了的铁能发光一样而发出光来。灯丝的温度越高,发出的光就越亮。故称之为白炽灯。白炽灯发光时,大量的电能将转化为热能,只有极少一部分(可能不到1%,没计算过)可以转化为有用的光能。
比例不平衡就导致了光的颜色的偏色,所以在白炽灯下物体的颜色不够真实。白炽灯的寿命跟灯丝的温度有关,因为温度越高,灯丝就越容易升华。日光灯两端发黑过程是:钨丝的升华直接变成钨气,这些钨气体遇到温度较低的灯管壁又凝华在灯管壁上而发黑的,当钨丝升华到比较细瘦时,通电后就很容易烧断,从而结束了灯的寿命。所以白炽灯的功率越大。荧光灯又叫做日光灯,它的工作原理:日光灯管简单的说是个密闭的气体放电管。
9、白炽灯通电发光的原理和过程►白炽灯:电流通过钨丝将其加热至白炽状态而发光。白炽灯泡把大约6%的电能转变成光,其余94%的电能转变成热而浪费掉了,1、白炽灯的灯丝一般是钨丝,白炽灯在通电后,灯丝被加热到高温,高温下的钨丝发光。2、所有耐高温的金属材料,被加热到470度后就可以发出暗红色可见光,温度越高,发出的光的波长越短,在人眼睛看来,光色越黄,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