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具 > 知识 > 海洋贝,可以吃的海洋贝壳类有哪些

海洋贝,可以吃的海洋贝壳类有哪些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4-07 19:23:52 编辑:五合装修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可以吃的海洋贝壳类有哪些

蛏子,文蛤,雪蛤等
可以吃,硬壳软壳都可以吃,软壳是苹果螺或者蜗牛那种,硬壳那就没办法了,只能挖肉给它吃了,否则也咬不开。不过乌龟最好还是喂小鱼小虾好一点,毕竟野生龟就是主食这些的,背壳它们没条件吃,特别是海里的贝类,野生龟它们更加不可能吃到,我怕它们肚子受不了,所以为了龟的健康还是少喂另类食物吧。

可以吃的海洋贝壳类有哪些

2,海洋贝类的得名

海洋贝类的得名番红砗磲,属砗磲蛤科海洋生物。车磲贝中最鲜艳美丽的是番红车磲,但它的最大长度在15~20公分,它还是海洋世界中的寿星,寿命可超百岁,荣称“贝类之王”。主要分布在南沙太平岛,屏东县恒春半岛,恒春,兰屿,东沙岛。砗磲(学名:Tridacnidaespp,拼音:chēqú):是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的海洋动物。海贝的肉质非常的肥美,而且它的闭壳肌里面的蛋白含量很高,所以营养也比较丰富。并且它烘干之后还可以直接作为保健的食物,现在它也被列为八大珍品之一。

海洋贝类的得名

3,海洋 或 贝类 图鉴推荐

贝类,属软体动物门中的瓣鳃纲(或双壳纲)。因一般体外披有1—2块贝壳,故名。常见的牡蛎、贻贝、蛤、蛏等都属此类。现存种类1.1万种左右,其中80%生活于海洋中。我国海域辽阔,大陆海岸线长达18 000 km,且大陆和岛屿岸线曲折,形成了许多优良的港湾、滩涂。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滩涂及浅海水深5 m又下的海域面积1 400多万公顷。其中浅海面积1 200多万公顷,潮间带滩涂面积200多万公顷。面积广阔,天然饵料丰富。我国沿海贝类自然分布种类繁多,其中可供养殖的达40余种,苗种来源广,自然海区半人工采苗、工厂化室内人工育苗、土池人工育苗等技术的推广为发展贝类养殖提供了丰富的苗种资源。我国贝类养殖在近20年来有了较大发展。贝类养殖在海洋养殖业中也因较大限度有效利用自然淘汰而投入小、效益较高、用工省和管理技术较简单等在海水养殖业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

海洋 或 贝类 图鉴推荐

4,海洋贝类的得名源于

海洋贝类的得名源于它的形状和硬度。海洋贝类的名字叫砗碟,砗碟的名字是源于它的形状和硬度。砗碟表面有四五道很深的沟槽和隆起,古代的人觉得很像马车走过泥泞道路后留下的车痕,当时把这种车痕叫作车渠,后因其贝壳坚硬如石,在车渠旁加石字的部首。海洋贝类还有哪些品种?1、蛤蜊蛤蜊又被称为花甲,是一种分布在世界各大洋浅海海底的经济性贝类,[bai]目前在中国沿海发现有花蛤、文蛤、西施舌等诸多品种,因蛤蜊肉新嫩味美、制作方式多样、且内部营养丰富,因此成为我国滩涂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2、扇贝扇贝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海域中的水产食物,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其中的扇贝柱晒干后就是最常见的海鲜干货之一“干贝”,而新鲜扇贝可食用部分以蛋白质为主要营养成分,是与鱼虾一样的集食、药、滋补用途于一体的中国重要贝类食物。3、海瓜子海瓜子又被称为寻氏肌蛤、乌鲶,是一种贝壳小呈三角形的贝类海产品,外壳内面呈灰白色并泛有珍珠光泽,因肉质鲜美、内部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因此是沿海地区的人们常见的食用贝类之一。在刚捞起来时多含泥沙,所以需要在淡盐水中浸养半日,等泥沙吐尽后再爆炒享用。

5,海洋贝壳介绍都有哪些

贝壳的数量、形状和结构变异极大,有的种类具有1个呈螺旋形的贝壳(如蜗牛、螺、鲍);有的种类具有2片瓣状壳(如蚌、蚶);有的种类具有8片板状贝壳,呈覆瓦状排列(如石鳖);有的种类的1块贝壳被包入体内(如乌贼、枪乌贼);有的种类贝壳甚至完全退化(如船蛆)。贝壳贝壳的主要成分为95%的碳酸钙和少量的壳质素。一般可分为3层,最外层为黑褐色的角质层(壳皮),薄而透明,有防止碳酸侵蚀的作用,由外套膜边缘分泌的壳质素构成;中层为棱柱层(壳层),较厚,由外套膜边缘分泌的棱柱状的方解石构成,外层和中层可扩大贝壳的面积,但不增加厚度;内层为珍珠层(底层),由外套膜整个表面分泌的叶片状霰石(文石)叠成,具有美丽光泽,可随身体增长而加厚。方解石和霰石的主要化学成分都是CaCO3。贝壳的外层具有多条深浅颜色相间、同心环状的生长线,但它不代表年龄;它的形成是由于外套膜边缘因受某些原因(食物不足、季节不同、生殖期间等)的影响、而不能继续分泌的结果。

6,海洋贝壳的介绍

  认识贝壳:  软体动物几乎都拥有外壳-贝壳。贝类共分五大纲,即腹足纲、双壳纲、掘足纲、多板纲、和 头足纲。每一纲再分为若干不同的族群。  腹足纲贝壳:大多数腹足类贝壳在壳口后部有小的后水管沟,在壳口前部也有水管沟。螺轴上可能有褶襞,外唇则有凸齿。观察壳口面,外形呈笠形、耳形、陀螺形、螺丝形、梨形、纺锤形、琵琶形和 棍棒形。  双壳纲贝壳:这类贝壳由左右两壳构成,两壳由一韧带连接起来;两壳合拢时可从壳底看到韧带。外形呈圆盘形、扇形、船形、桨形,少数呈心形和不规则形。  其它纲贝壳:多板纲、掘足纲、头足纲贝类不论在种类或 形态的变化上,远不及腹足纲和双壳 纲丰富。掘足类全部呈象牙状,稀有的头足类贝壳形状大小几乎一致;多板类的壳板则有装饰。  贝壳的成长:未成熟的贝壳与长成的贝壳非常类似,只是大小不同。双壳纲贝 类沿着两壳边缘生长,贝壳长大后生长方向并不改变。腹足纲类则沿着螺管的壳口以自我盘卷的方式生长。  贝壳的成分:碳酸钙是构成贝壳的最基本的物质,另一种成分是贝壳蛋白质,腹足纲类的口盖里将含有这种蛋白质。这种成分一层叠一层地分泌,使贝壳越来越硬,有的还会 产生珍珠的光泽。坚硬的贝壳从外缘处增大,随着生长逐渐增厚。贝类还会在增长外缘上分泌出鳞片、瘤、棘状突起和肋。 因为生长的周期性和连续性,贝壳展现美丽的彩色花纹。  贝壳的收藏:将贝类的肉、残物和外壳附生物清洗干净,确保贝壳完全干燥,然后将其保存在遮光密闭处。最后是贴上标签,分门别类,以利于收藏和检索。  贝类栖息地:软体动物已能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从海水日夜冲刷的岩石到阴暗的深海底,都有其特殊的软体动物群。潮汐影响生长在海边的软体动物的特征和分布,充足的日照能提供丰富的食物。软体动物最适合栖息于热带的海贝种类繁多,令人叹为观止。  保护栖息地:人类应尽可能不去破坏生物的栖息地。几乎每块岩石和珊瑚礁下,都是一个动植物生存的群落,一旦遭到破坏, 都为它们带来灭顶之灾。只要从珊瑚礁上割下一块珊瑚,其它珊瑚礁就会相继死去。如果某片海滩不断有海贝收藏者去搜寻,那么这块生物自然栖息地便逐渐会被破坏殆尽,所以,请尊重这些毫无防范能力的低等动物的生存空间。

7,砗磲是怎样形成的要多长时间

海底最大的贝类 砗磲是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一类大型海产双壳类。世界上报道的只有6种,都生活在热带海域的珊瑚礁环境中。我国的台湾海南、西沙群岛及其他南海岛屿也有这类动物分布。它们的贝壳大而厚,壳面很粗糙,具有隆起的放射肋纹和肋间沟,有的种类肋上长有粗大的鳞片。 在海里生活的砗磲,当潮水涨满把它淹没时,便张开贝壳,伸出肥厚的外套膜边缘进行活动。它们的外套膜极为绚丽多彩,不仅有孔雀蓝、粉红、翠绿、棕红等鲜艳的颜色,而且还常有各色的花纹。 砗磲也和其他双壳类一样,也是靠通过流经体内的海水把食物带进来的。但砗磲不光靠这种方式摄食,它们还有在自己的组织里种植食物的本领。它们同一种单细胞藻类——虫黄藻共生,并以这种藻类作补充食物,特殊情况下,虫黄藻也可以成为砗磲的主要食物。 砗磲和虫黄藻有共生关系,这种关系对彼此都有利。虫黄藻可以借砗磲外套膜提供的方便条件,如空间、光线和代谢产物中的磷、氮和二氧化碳,充分进行繁殖;砗磲则可以利用虫黄藻作食物。砗磲之所以长得如此巨大,就是因为它可以从两方面获得食物的缘故。砗磲是双壳类中最大的种类,最大的壳长可达1.8米,重量可达500公斤。 我国最南端的南沙群岛的珊瑚礁中,就生长着这么一种贝类中的庞然大物。它的贝壳大且肥厚,壳缘弯曲,状如荷叶边,壳面具有隆起的放射肋,壳顶部的前方有一个小孔,这是足丝的出处。在它发育期间,胶质的足丝从孔中伸出来,牢固地附着在礁岩上,因而成体不易随意移动。有的种类不以足丝固定,而多是背缘着地或在珊瑚礁上穿洞穴居生长。在西沙群岛,最大的砗磲贝壳1.25米长,两个贝壳张开宽达1米,贝肉75公斤,整个贝壳重达220公斤。本世纪初,在菲律宾海岸发现一枚长1米,重131.5公斤的巨型砗磲现陈列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内,据说是外国人发现的最大的一个砗磲,与西沙群岛发现的砗磲,可说是相形见绌了。其实,砗磲的壳最长可达2米多,重量可超250公斤,简直是个天然的浴盆。它还是海洋世界中的寿星,寿命可超百岁,据估测,一般壳长1米的个体就已成长百年了,它荣称“贝类之王”是当之无愧的。 砗磲的壳外面通常呈白色或浅黄色,里面白色,外套膜缘呈黄、绿、青、紫等色彩,十分漂亮,是不可多得的装饰品。砗磲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取其肉得有妙法:穿上潜水衣,带着錾子等工具潜入水中,趁砗磲张开贝壳时,将錾子插入割下贝肉。砗磲的肥大闭壳肌加工晒成干品是上等海珍品,值得大书一笔的是,它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
【物种名称】 砗磲(chēqú) 【中文别名】 车磲 【拉丁学名】 hippopus hippopus 【科属分类】 贝类动物、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砗磲科动物的统称。 共有2属9种,砗磲属(tridacna)8种,砗蚝属(hippopus)1种。 1、番红砗磲 (tridacna crocea) 又名:圆砗磲 红番砗磲 红袍砗磲 2、扇砗磲 (tridacna derasa) 3、库氏砗磲 (tridacna gigas)又名:大砗磲 4、长砗磲 (tridacna maxima) 5、瓷口砗磲 (hippopus porcellanus) 6、罗氏砗磲 (tridacna rosewateri) 7、鳞砗磲 (tridacna squamosa) 8、魔鬼砗磲 (tridacna tevoroa) 9、砗蚝 (hippopus hippopus) 分布区域 [编辑本段] 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特别在印尼、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的低潮区附近的珊瑚礁间或较浅的礁内较多。我国的海南省和南海诸岛也有分布。贝壳略呈三角形,壳顶弯曲,壳缘呈波形屈曲。表面灰色,上有数条像被车轮辗压过的深沟道。外套膜大,颜色鲜艳。砗磲常与大量虫黄藻(zooxanthellae)共生。这种单胞藻可在砗磲体内循环,并可进行光合作用,供砗磲丰富的营养。砗磲的外套膜边缘有一种叫玻璃体的结构,能聚合光线,可使虫黄藻大量繁殖。这种蛤藻的特殊关系,称为互惠共生。此外,也食浮游生物。砗磲肉可食,大贝壳可用作贮水器或贝雕原料。有的砗磲还能产生珍珠。小型贝壳可烧制石灰或供观赏。目前,有的国家已对鳞砗磲和无鳞砗磲进行人工养殖并获成功。 砗磲也叫车渠,是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一类大型海产双壳类。海洋中最大的双壳贝世界上报道的只有6种,都生活在热带海域的珊瑚礁环境中。中国的台湾海南、西沙群岛及其它南海岛屿也有这类动物分布。它们的贝壳大而厚,壳面很粗糙,具有隆起的放射肋纹和肋间沟,有的种类肋上长有粗大的鳞片。 在海里生活的砗磲,当潮水涨满把它淹没时,便张开贝壳,伸出肥厚的外套膜边缘进行活动。它们的外套膜极为绚丽多彩,不仅有孔雀蓝、粉红、翠绿、棕红等鲜艳的颜色,而且还常有各色的花纹。 砗磲也和其他双壳类一样,也是靠通过流经体内的海水把食物带进来的。但砗磲不光靠这种方式摄食,它们还有在自己的组织里种植食物的本领。它们同一种单细胞藻类——虫黄藻共生,并以这种藻类作补充食物,特殊情况下,虫黄藻也可以成为砗磲的主要食物。 砗磲和虫黄藻有共生关系,这种关系对彼此都有利。虫黄藻可以借砗磲外套膜提供的方便条件,如空间、光线和代谢产物中的磷、氮和二氧化碳,充分进行繁殖;砗磲则可以利用虫黄藻作食物。砗磲之所以长得如此巨大,就是因为它可以从两方面获得食物的缘故。 基本特性 [编辑本段] 从宝石学的观点来看,具有美丽珍珠光泽而颜色洁白、有晕彩且质地细腻的贝壳才可作为宝石,而砗磲贝却是所有贝类制品中最漂亮的。 化学成分 [编辑本段] 1.化学成分砗磲含碳酸钙为86.65%~92.57%,壳角蛋白为5.22%~11.21%,水为0.69%~0.97%。另外含微量元素和10多种氨基酸; 2.构造其矿物以文石为主,与珍珠一样具有特征的层状构造,外壳光洁明亮,在阳光下能出现七彩虹光; 3.颜色有白色、牙白色与棕黄色相间两个品种,但以牙白与棕黄相间呈太极形的品种为上品。以耀眼的金丝亮丝和绿色肠管为其特色; 4.光泽珍珠光泽; 5.硬度一般为2.5~3,牙白与棕黄相间的品种可达4; 6.密度2.70g/cm3。 砗磲用途 [编辑本段] 砗磲是深海贝类之最大者,长径达1m左右,壳很厚,内壳为白色而光润,外壳呈黄褐色,将其尾端最精华者进行切磨,可作佛珠及装饰宝石。 砗磲是双壳类中最大的种类,最大的壳长可达1.8米,重量可达500公斤。一扇贝壳便可以供给婴儿做洗澡盆使用。砗磲的贝壳可以做各种用具,肉可以吃。 在佛教界中,砗磲深受许多师父及信徒们的喜爱。颜色漂亮的砗磲手珠,除了可做装饰外,配戴在身上也可避邪保平安。师父们常以27颗以上至108颗的念珠作为配戴及念之用。 在中医药中,砗磲贝的尾端曾被认为与珍珠具有同样的疗效,因其所含的微量元素、壳角蛋白及氨基酸有保健、促进身体代谢的功能,有抗衰老及防止骨质疏松的功效,磨或粉末常为喜爱之物。 药用价值 [编辑本段] 【性味】①《海药本草》:"大寒,无毒。" ②《纲目》:"甘咸,大寒,无毒。" 【功用主治】《海药本草》:"主安神,解诸毒药及虫螫。以玳瑁一片,车渠等同,以人乳磨服。" 相关文献 [编辑本段] 在当今佛教界流行的宝石种类中,可作为驱邪避凶的宝石应首推“佛教七宝”。何谓“佛教七宝”?据般若波罗多蜜心经记载,此七种宝物为“砗磲、金、银、玛瑙、珊瑚、琉璃、琥珀”。 据《妙法莲花经·普门品》:“为求金银、琉璃、车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在这七种宝石中大家最陌生也最稀罕的宝石为砗磲,因为它来自印度洋或西平洋深海海域,或少部分因地壳造山运动浮出海面而鲜为人知,因此,它的产量极少而显得非常珍贵。 另据《广雅·释地》,石之次玉者为“砗磲”。或以为仅是据砗磲壳得名而已,与砗磲动物本身并无联系。 砗磲之名最早见于东汉时代。《本草纲目》中记载,砗磲有锁心、安神之效,它是海洋贝壳中最大者,直径可达1m。壳内白而光润,外壳呈黄褐色,尾端切磨成的珠具车轮沟渠的图案,因此而得名为砗磲。古人也曾取白色珊瑚和一般较厚的贝壳做成圆珠,把它当作砗磲记者。可见砗磲在古代深受人们的喜爱。据“金刚顶瑜珈念珠经”记载,使用砗磲念珠念佛可得一倍功德。在佛门当中,高僧用它当念珠,清朝的官帽珠饰中,它是六品官员的顶珠,可见它的价值不凡。目前世界名珠中最大的一颗天然海洋贝珠(真主之珠)重6350贝克,就是砗磲所产。
【物种名称】 砗磲(chēqú) 【中文别名】 车磲 【拉丁学名】 hippopus hippopus 【科属分类】 贝类动物、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砗磲科动物的统称。 共有2属9种,砗磲属(tridacna)8种,砗蚝属(hippopus)1种。 1、番红砗磲 (tridacna crocea) 又名:圆砗磲 红番砗磲 红袍砗磲 2、扇砗磲 (tridacna derasa) 3、库氏砗磲 (tridacna gigas)又名:大砗磲 4、长砗磲 (tridacna maxima) 5、瓷口砗磲 (hippopus porcellanus) 6、罗氏砗磲 (tridacna rosewateri) 7、鳞砗磲 (tridacna squamosa) 8、魔鬼砗磲 (tridacna tevoroa) 9、砗蚝 (hippopus hippopus) 分布区域 [编辑本段] 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特别在印尼、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的低潮区附近的珊瑚礁间或较浅的礁内较多。我国的海南省和南海诸岛也有分布。贝壳略呈三角形,壳顶弯曲,壳缘呈波形屈曲。表面灰色,上有数条像被车轮辗压过的深沟道。外套膜大,颜色鲜艳。砗磲常与大量虫黄藻(zooxanthellae)共生。这种单胞藻可在砗磲体内循环,并可进行光合作用,供砗磲丰富的营养。砗磲的外套膜边缘有一种叫玻璃体的结构,能聚合光线,可使虫黄藻大量繁殖。这种蛤藻的特殊关系,称为互惠共生。此外,也食浮游生物。砗磲肉可食,大贝壳可用作贮水器或贝雕原料。有的砗磲还能产生珍珠。小型贝壳可烧制石灰或供观赏。目前,有的国家已对鳞砗磲和无鳞砗磲进行人工养殖并获成功。 砗磲也叫车渠,是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一类大型海产双壳类。海洋中最大的双壳贝世界上报道的只有6种,都生活在热带海域的珊瑚礁环境中。中国的台湾海南、西沙群岛及其它南海岛屿也有这类动物分布。它们的贝壳大而厚,壳面很粗糙,具有隆起的放射肋纹和肋间沟,有的种类肋上长有粗大的鳞片。 在海里生活的砗磲,当潮水涨满把它淹没时,便张开贝壳,伸出肥厚的外套膜边缘进行活动。它们的外套膜极为绚丽多彩,不仅有孔雀蓝、粉红、翠绿、棕红等鲜艳的颜色,而且还常有各色的花纹。 砗磲也和其他双壳类一样,也是靠通过流经体内的海水把食物带进来的。但砗磲不光靠这种方式摄食,它们还有在自己的组织里种植食物的本领。它们同一种单细胞藻类——虫黄藻共生,并以这种藻类作补充食物,特殊情况下,虫黄藻也可以成为砗磲的主要食物。 砗磲和虫黄藻有共生关系,这种关系对彼此都有利。虫黄藻可以借砗磲外套膜提供的方便条件,如空间、光线和代谢产物中的磷、氮和二氧化碳,充分进行繁殖;砗磲则可以利用虫黄藻作食物。砗磲之所以长得如此巨大,就是因为它可以从两方面获得食物的缘故。 基本特性 [编辑本段] 从宝石学的观点来看,具有美丽珍珠光泽而颜色洁白、有晕彩且质地细腻的贝壳才可作为宝石,而砗磲贝却是所有贝类制品中最漂亮的。 化学成分 [编辑本段] 1.化学成分砗磲含碳酸钙为86.65%~92.57%,壳角蛋白为5.22%~11.21%,水为0.69%~0.97%。另外含微量元素和10多种氨基酸; 2.构造其矿物以文石为主,与珍珠一样具有特征的层状构造,外壳光洁明亮,在阳光下能出现七彩虹光; 3.颜色有白色、牙白色与棕黄色相间两个品种,但以牙白与棕黄相间呈太极形的品种为上品。以耀眼的金丝亮丝和绿色肠管为其特色; 4.光泽珍珠光泽; 5.硬度一般为2.5~3,牙白与棕黄相间的品种可达4; 6.密度2.70g/cm3。 砗磲用途 [编辑本段] 砗磲是深海贝类之最大者,长径达1m左右,壳很厚,内壳为白色而光润,外壳呈黄褐色,将其尾端最精华者进行切磨,可作佛珠及装饰宝石。 砗磲是双壳类中最大的种类,最大的壳长可达1.8米,重量可达500公斤。一扇贝壳便可以供给婴儿做洗澡盆使用。砗磲的贝壳可以做各种用具,肉可以吃。 在佛教界中,砗磲深受许多师父及信徒们的喜爱。颜色漂亮的砗磲手珠,除了可做装饰外,配戴在身上也可避邪保平安。师父们常以27颗以上至108颗的念珠作为配戴及念之用。 在中医药中,砗磲贝的尾端曾被认为与珍珠具有同样的疗效,因其所含的微量元素、壳角蛋白及氨基酸有保健、促进身体代谢的功能,有抗衰老及防止骨质疏松的功效,磨或粉末常为喜爱之物。 药用价值 [编辑本段] 【性味】①《海药本草》:"大寒,无毒。" ②《纲目》:"甘咸,大寒,无毒。" 【功用主治】《海药本草》:"主安神,解诸毒药及虫螫。以玳瑁一片,车渠等同,以人乳磨服。" 相关文献 [编辑本段] 在当今佛教界流行的宝石种类中,可作为驱邪避凶的宝石应首推“佛教七宝”。何谓“佛教七宝”?据般若波罗多蜜心经记载,此七种宝物为“砗磲、金、银、玛瑙、珊瑚、琉璃、琥珀”。 据《妙法莲花经·普门品》:“为求金银、琉璃、车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在这七种宝石中大家最陌生也最稀罕的宝石为砗磲,因为它来自印度洋或西平洋深海海域,或少部分因地壳造山运动浮出海面而鲜为人知,因此,它的产量极少而显得非常珍贵。 另据《广雅·释地》,石之次玉者为“砗磲”。或以为仅是据砗磲壳得名而已,与砗磲动物本身并无联系。 砗磲之名最早见于东汉时代。《本草纲目》中记载,砗磲有锁心、安神之效,它是海洋贝壳中最大者,直径可达1m。壳内白而光润,外壳呈黄褐色,尾端切磨成的珠具车轮沟渠的图案,因此而得名为砗磲。古人也曾取白色珊瑚和一般较厚的贝壳做成圆珠,把它当作砗磲记者。可见砗磲在古代深受人们的喜爱。据“金刚顶瑜珈念珠经”记载,使用砗磲念珠念佛可得一倍功德。在佛门当中,高僧用它当念珠,清朝的官帽珠饰中,它是六品官员的顶珠,可见它的价值不凡。目前世界名珠中最大的一颗天然海洋贝珠(真主之珠)重6350贝克,就是砗磲所产。
文章TAG:海洋可以吃的贝壳海洋贝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