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基本延用了明朝的宰相制度,但又经过了多次变化。清太宗崇德十年(1636)改原有的文馆为内三院,即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均设大学士一职,从此清朝便以内三院大学士为宰相。顺治十五年(1658)又仿明制改内三院为内阁。作为中央最高行政机关,分置中和、保和、文华、武英四殿及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后去掉中和殿,增入体仁阁,成为三殿三阁)。
一般汉人不是翰林出身,是得不到这样的官职的。六个殿阁的大学士,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体仁阁、文渊阁、东阁,有一个由高到低的次序,可以由低到高的升迁。如张廷玉先任文渊阁大学士,再授文华殿大学士,最后升到最高的保和殿大学士。不过乾隆以后,保和殿大学士只授过傅恒一人,即使连晚清的李鸿章也只授文华殿大学士而已。
5、→经协和门入内阁大堂、文华殿(明清两代的内阁是封建王朝中央政府的最高办事机构,内阁中的大学士地位类似于宰相。但是当我们展开故官的平面图后,却发现内阁大堂被设置在外朝区的一个角落里,占地面积也很小,建筑规制也很低,与故宫前三殿、后三宫相比,它是那么微不足道。清朝这个内阁大堂在哪儿呢?就在午门,紫禁城内城的北侧,在文华殿的南面,东华门以西,就在这儿。
作为皇帝的最高幕僚和决策机钩,内阁大堂为什么会设置在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呢?今天讲的是内阁大堂,一是内阁变迁;二是陈氏父子;三是宰相之子。明清两朝皇帝下边是内阁,内阁下边是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但是,明内阁在哪办公呢?办公地点看不到了。清的内阁大堂旧址保存完好。全称内阁大学士堂。内阁有变化了。朱元璋时l380年发生了胡惟庸案,杀了一批人。
以辅导太子读书为主的古代官员。清代逐渐演化形成“三殿三阁”的内阁制度,文华殿大学士的职掌变为辅助皇帝管理政务,统辖百官,权限较明代大为扩展。清大学士官阶:三殿三阁,即保和殿、武英殿、文华殿、体仁阁、文渊阁、东阁。为正一品,为文臣最高级官员。6、关于文华殿有哪些诗句?一《师说》唐代: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二《赠萧山彭少府》唐代:方干作尉孜孜更寒苦,操心至癖不为清。
尽拟勤求为弟子,皆将疑义问先生。与君相识因儒术,岁月弥多别有情。三《进学解》唐代:韩愈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7、文华殿大学士的备注文华殿始建于明初,位于外朝协和门以东,与武英殿东西遥对。因其位于紫禁城东部,并曾一度作为“太子视事之所”,“五行说”东方属木,色为绿,表示生长,故太子使用的宫殿屋顶覆绿色琉璃瓦。文华殿初为皇帝常御之便殿,明天顺、成化两朝,太子践祚之前,先摄事于文华殿。后因众太子大都年幼,不能参与政事,嘉靖十五年(1536年)仍改为皇帝便殿,后为明经筵之所,建筑随之改作黄琉璃瓦顶。
明末李自成攻入紫禁城后,文华殿建筑大都被毁。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始重建,其时武英殿尚存,因此“一切规橅殆依明制为之”,乾隆年间,在圣济殿遗址上修建了文渊阁。文华殿主殿为工字形平面,前殿即文华殿,南向,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明间开6扇三交六椀菱花槅扇门,次间、梢间均为槛窗,各开4扇三交六椀菱花槅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