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效果图 > 问答 > 南五加皮,五加皮又叫什么

南五加皮,五加皮又叫什么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5-11 05:13:24 编辑:五合装修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五加皮又叫什么

五加皮是五加科植物五加或无梗五加、刺五加、糙叶五加、轮伞五加等的根皮。又叫南五加皮、五花、五佳等。北方有一种叫北五加皮的,有毒,一般不可内服,要注意。

五加皮又叫什么

2,南五加皮与北五加皮有何异同

1、 毒性不同:北五加皮:有较强毒性,南五加皮:没有毒,2、 形状不同:北五加皮:呈褐色而无香味,南五加皮:外表黄褐色,内皮黄白色,皮较厚,质稍硬,易折断,有香气。3、 产地不同:北五加皮: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南五加皮:河南、湖北、湖南、浙江、四川等地北五加皮:南五加皮:扩展资料:北五加皮和南五加皮都是祛风湿的药物。香加皮有较强毒性,较小剂量注射即可引起蟾蜍、小鼠死亡;免、犬静注可使血压先升后降,呼吸麻痹而于数分钟内死亡;香加皮制剂1g/kg给猫灌服即可致死。北五加皮粗甙家鸽最小致死量为2.62±0.11mg/kg。据临床报道,服用北五加皮后致中毒者并不少见,主要表现为严重心律失常。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北五加皮百度百科_南五加皮

南五加皮与北五加皮有何异同

3,南北五加皮有何区别

北五加皮有毒,不能长期服用,南五加皮可以,都是祛风湿的北五加皮有股潮湿发霉的味道,是白色的树皮,比南五加皮大,南五加皮小,细,黑。百度上有图片的
我不会~~~但还是要微笑~~~:)

南北五加皮有何区别

4,中草药五加皮的功效与作用

五加皮 (《本经》) 【异名】南五加皮(《科学的民间药草》)。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五加或无梗五加、刺五加、糙叶五加、轮伞五加等的根皮。 【植物形态】①五加(《本经》),又名:豺漆(《本经》),文章草(《巴蜀异物志》),五花(《雷公炮炙论》),豺节(《别录》),木骨、追风使、刺通(《本草图经》),白刺(《纲目》),茨五甲(《草木便方》),白竻树、五叶路刺、细柱五加、老虎獠、五花眉、水面油、白芦刺、五加花、鸡脚风。 落叶灌木,高2~3米。茎直立或攀援,分枝无刺或有外曲刺,刺通常单生于叶柄的基部。叶互生或数叶簇生于短枝上;叶柄长4~9厘米,光滑或疏生有小刺;掌状复叶,小叶5枚,少有3或4枚,顶端1枚较大,两侧小叶渐次较小,倒卵形至卵状披针形或近菱形,长3~8厘米,宽1.5~4厘米,先端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锯齿,两面光滑或仅沿脉上有锈色绒毛;小叶无柄。伞形花序,单生于叶腋或短枝末梢,花序柄长1~3厘米,果时伸长;花多数,黄绿色,直径约2厘米,花柄柔细,光滑,长6~10毫米;萼5齿裂,裂片三角形,直立或平展;花瓣5片,着生于肉质花盘的周围,卵状三角形,顶端尖,开放后反卷;雄蕊5;子房下位,2室,花柱2枚,分离,柱头圆头状。浆果状核果近球形,侧向压扁,直径约5毫米,熟时紫黑色,近中央有纵脉3条。种子2粒,细小,半圆形而扁,淡褐色。花期5~7月。果期7~10月。 生长于山坡上或丛林间。分布陕西、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地。 本植物的叶(五加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②无梗五加 灌木,高至4米。枝上有锥形的硬刺或无刺。掌状复叶,小叶3~5枚,矩圆状倒卵形或倒卵形至矩圆状倒披针形,长3~8厘米,有不规则锯齿,几无毛;叶柄长3~6厘米。花暗紫色,几无柄,成密生球形头状花序生于有细毛的短梗上,通常数个生于小枝顶端。果黑色,阔椭圆形,长10~14毫米。花期8月。果期9月。 生于山地林下,林缘。分布东北、华北等地。 ③刺五加 灌木,高1米许。小枝密生细刺毛或刺。掌状复叶,小叶3~5枚,椭圆状倒卵形至矩圆形,长6~12厘米,有双重锐锯齿,上面散生毛,下面幼时沿叶脉有带褐色细毛。伞形花序球形;花紫黄色;花梗长1~2厘米。果近球形,径约8毫米。花期7月。果期10月。 生于山地林下、林边。分布辽宁、吉林、黑龙扛、河北、山西等地。 ④糙叶五加 灌木,高至3米.小枝细时有粗糙细毛,后变为黄灰色,渐脱落,有粗壮微反曲刺。掌状复叶,小叶5枚,几无柄,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3~6厘米,有细锯齿,上面粗糙,下面有细毛;叶柄长4~7厘米,粗糙。伞形花序数个生枝顶,总梗长1~3厘米,有毛;花梗长8~15毫米,微有毛或无毛。花期8月。果期10月。 分布河北、河南、陕西、甘肃、四川、湖南、湖北、浙江、安徽等地。 ⑤轮伞五加 灌木,高2~3米。枝棕褐色,枝和叶柄基部有小倒刺。叶互生或簇生于短枝上;掌状复叶,小叶3~5片,倒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齿端有小刺毛,基部楔形或斜形,叶脉上有刺毛,主脉于下面稍突起。伞形花序腋生或顶生,多成轮状排列;花小,多数;花瓣5,黄绿色。果近球形,熟时紫黑色;内有种子2粒。 多生于山坡丛林间。分布西藏等地。 【采集】夏、秋采挖,剥取根皮,晒干。 【药材】干燥根皮呈卷筒状,单卷或双卷,长7~10厘米,筒径约6毫米,厚约1~2毫米。夕表面灰褐色,有横向皮孔及纵皱,内表面淡黄色或淡黄棕色。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淡灰黄色。气微香,味微苦涩。以粗长、皮厚、气香、无木心者为佳。 主产湖北、河南、安徽、陕西、四川、江苏、广西、浙江等地亦产。 此外,五加科下列同属植物的茎皮或根皮,在少数地区亦作五加皮使用:①红毛五加的茎皮,使用于四川,参见"红毛五加皮"条。②白竻的根皮,使用于西南地区民间,参见"刺三甲"条。③乔木五加的根皮,使用于西藏地区。④蜀五加和藤五加的根皮,使用于陕西等地。 考诸《本草》记载,五加皮当以上述五加科植物五加的根皮为正。但市场上使用较广者,为萝藦科植物杠柳的根皮,商品习称"香加皮"或"北五加皮"。其性状不同,应予区。参见"香加皮"条。 【炮制】拣净杂质,用水洗净,稍润后切片,干燥。 《本草述钩元》:"五加皮,剥去骨,阴干酒洗,或用姜汁制。" 【性味】辛,温。 ①《本经》:"味辛,温。" ②《别录》:"苦,微寒,无毒。" ③《药性论》:"有小毒。" ④《医林纂要》:"苦微辛,寒。" ⑤《四川中药志》:"性温,味甘,无毒。" 【归经】入肝、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肾二经。" ②《本草经疏》:"入足少阴、厥阴经。" 【功用主治】祛风湿,壮筋骨,活血去瘀。治风寒湿痹,筋骨挛急,腰痛,阳痿,脚弱,小儿行迟,水肿,脚气,疮疽肿毒,跌打劳伤。 ①《本经》:"主心腹疝气,腹痛,益气疗躄,小儿不能行,疽疮阴蚀。" ②《别录》:"疗男子阴痿,囊下湿,小便余沥,女人阴痒及腰脊痛,两脚疼痹风弱,五缓虚羸,补中益精,坚筋骨,强志意。" ③《药性论》:"能破逐恶风血,四肢不遂,贼风伤人,软脚,臀腰,主多年瘀血在皮肌,治痹湿内不足,主虚羸,小儿三岁不能行。" ④《日华子本草》:"明目,下气,治中风骨节挛急,补五劳七伤。" ⑤《纲目)):"治风湿痿痹,壮筋骨。" ⑥《本草再新》:"化痰除湿,养肾益精,去风消水,理脚气腰痛,治疮疥诸毒。" ⑦《陕西中草药》:"活血消肿。治风湿关节痛,阴囊湿疹,跌打损伤,水肿,小便不利。"" ⑧《云南中草药》:"治跌打损伤,骨折,疮毒,疟疾。"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浸酒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宜忌】阴虚火旺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远志为使。畏蛇皮、玄参。" ②《本草经疏》:"下部无风寒湿邪而有火者不宜用,肝肾虚而有火者亦忌之。" ③《得配本草》:"肺气虚、水不足二者禁用。" 【选方】①治男子妇人脚气,骨节皮肤肿湿疼痛,进饮食,行有力,不忘事:五加皮四两(酒浸),远志(去心)四两(酒浸令透,易为剥皮)。上曝干,为末,春秋冬用浸药酒为糊,夏则用酒为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心温酒送下。(《瑞竹堂经偏方》五加皮丸) ②治一切风湿痿痹,壮筋骨,填精髓:五加皮,洗刮去骨,煎汁和曲米酿成饮之;或切碎袋盛,浸酒煮饮,或加当归、牛膝、地榆诸药。(《纲目》五加皮酒) ③治腰痛:五加皮、杜仲(炒)。上等分,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卫生家宝方》五加皮散) ④治鹤膝风:五加皮八两,当归五两,牛膝四两,无灰酒一斗。煮三炷香,日二服,以醺为度。(《外科大成》五加皮酒) ⑤治四、五岁不能行:真五加皮、川牛膝(酒浸二日)、木瓜(干)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米汤调下,一日二服,服后再用好酒半盏与儿饮之,仍量儿大小。(《保婴撮要》五加皮散) ⑥治虚劳不足:五加皮、枸杞根皮各一斗。上二味细切,以水一石五斗,煮取汁七斗,分取四斗,浸麴一斗,余三斗用拌饭,下米多少,如常酿法,熟压取服之,多少任性。(《千金方》五加酒) ⑦治妇人血风劳,形容憔悴,肢节困倦,喘满虚烦,吸吸少气,发热汗多,口干舌涩,不思饮食:五加皮、牡丹皮、赤芍药、当归(去芦)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将青铜钱一文,蘸油入药,煎七分,温服,日三服。(《局方》油煎散) ⑧治损骨:小鸡一只,约重五、六两(连毛),同五加皮一两,捣为糊,搦在伤处,一炷香时,解下后,用山栀三钱,五加皮四钱,酒一碗,煎成膏贴之,再以大瓦松煎酒服之。(梅氏《偏方新编》) 提醒您:五加皮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5,五加皮有什么功效

〖中药来源〗:本品始载於《本经》。为五加科落叶小灌木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 W. Smith的根皮。主产於湖北省、河南省、安徽省等地。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挖。剥取根皮。晒干。切厚片生用。   〖中药规格〗:药材以粗长、皮厚、气香、无木心者为佳。   〖药材性状〗:   根皮细筒状,单卷或双卷长7~10厘米,筒径约6mm,厚约1~2mm。外表皮面灰棕色,有细皱纹皮灰白色横长皮孔;内表面黄白色。质脆,折断面平坦,类白色。气微香,味微苦涩。   〖 成 分 〗:南五加皮含挥发油、鞣质、棕榈酸、亚麻仁油酸及维生素A、B1.短梗五加根含木脂素苷类,刺五加根含多种糖苷。   〖药理作用〗:   短梗五加有抗炎、镇痛作用。刺五加具有抗疲劳作用,其提取物的兴奋作用较人参为强,增强大脑皮层的抑制作用,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对放射性损伤有保护作用,有明显抗紧张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能调整血压,使其恢复正常。能兴奋性腺、肾上腺,加速体内糖原形成,降低血糖,有抗利尿、抗炎作用,对肿瘤有一定抑制作用。还有祛痰和镇咳作用。南五加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祛风湿,强筋骨,利尿。主治风湿痹痛,四肢拘挛,腰膝软弱,小儿行迟,水肿,小便不利。   〖药材用法〗:煎服,5~15g。   〖附注〗:1)古代本草所记载的五加皮,系来源於五加科植物。同科植物无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Rupr.et Maxim.)Seem.、糙叶五加 Acanthopanax henryi(Oliv.) Harms.等的根皮亦作五加皮用。2)而现代使用的五加皮药材,有南五加和北五加之分。南五加为五加科植物,北五加为萝藦科植物杠柳Periploca sepium Bunge.的根皮,现`药典'定为香加皮。南五加皮无毒,补肝肾,强筋骨作用较好,北五加皮有毒,能强心、利尿、止痛。但不可过量和长期服用,以防蓄积中毒。

6,南五加皮与北五加皮有何异同

◆ 疾病知识,医学知识,临床知识,健康科普知识,为您疾病康复提供帮助 答:南、北五加皮,性味皆辛,温。同归肝、肾经,均有祛风湿,壮筋骨的功效,都可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筋骨拘挛等证,因其为强壮性祛风湿药,故尤宜于老人和久病体虚的患者。因其有补肝肾、壮筋骨之功,还可用治小儿行迟、齿迟,及肝肾虚弱、筋骨不健之腰膝酸痛,步履乏力等证。又能利湿,可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证,如五皮饮。这是两者的共同点。它们的不同点,分述于下: ( 1 )南五加皮:为五加科落叶小灌木细柱五加的干燥根皮,亦称为细柱五加,因主产我国南方,故称之南五加皮。其根皮,外表黄褐色,内皮黄白色,皮较厚,质稍硬,易折断,有香气,药性较温和,人药为佳,故为常用。但同属植物品种较多,如在广东,常以五加科植物红毛五加的干燥根皮人药,亦作南五加皮使用,功效相似。据现代研究,细柱五加根皮的主要成分含挥发油(4 一甲氧基水杨醛等)、糠酸、棕桐酸、亚麻仁油酸、维生素A 、维生素B :。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 ( 2 )北五加皮:则为萝孽科植物杠柳的干燥根皮,又称杠柳皮,因主产于我国北方地区,故称之北五加皮。其根皮,呈褐色而无香味,可与南五加皮以资鉴别。它的作用强烈,并有小毒,用量宜小,不应作制五加皮酒用(用南五加皮制酒为佳), 以防过量饮用而引起中毒。据现代研究,北五加皮的主要成分,含有杠柳毒昔等,为强心昔。可视为强心剂,它对心脏的作用与毒毛旋花昔相似,但因有毒性,故应慎用。短梗五加(产东北地区):其根含木脂素昔类,此外尚含胡萝卜苷、L一芝麻素、新疆园柏素、强心昔、挥发油及多糖。它有抗炎、镇痛作用。刺五加(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 具有抗疲劳作用,其提取物的兴奋作用较人参为强。增强大脑皮层的内抑过程。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对放射性损伤有保护作用。有明显抗紧张(应激)作用。能调整血压,使高血压和低血压患者的血压恢复正常。能兴奋性腺、肾上腺,加速体内糖元形成,降低血糖。有抗利尿、抗炎作用。对肿瘤有抑制作用,能使大鼠SSK 肉瘤和瓦克氏癌瘤的转移性扩散受到抑制。作为肿瘤综合治疗措施,效果较人参更好。本品还有镇咳和祛痰作用,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有一定疗效。注意:上述为南、北五加皮两个品种的异同点。但同属植物,如短梗五加、刺五加、红毛五加(产西南地区)、白幼(即三叶加,亦称三加,主产四川等地)、藤五加(主产四川、陕西)、蜀五加(产四川)、糙叶五加(产四川、青海)的根皮均作为五加皮使用。 来源:浙江省医学会资料提供,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7,五加皮长什么样的

五加皮为五加科落叶小灌木细柱五加和无梗五加干燥的根皮。又名白刺、目骨、追风使、南五加皮等。主产于湖北、河南、安徽、四川等地。以湖北所产之“南五加皮”品质最优。中药五加皮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等功效。《本草纲目》中记载:“治风湿痿痹、壮筋骨。”现代研究,本品还具有抗肿瘤、抗疲劳、降低全血粘度、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等作用。五加皮使用方便,煎汤、入丸、散或浸酒均可,但阴虚火旺者慎用。 1.细柱五加 五加(《本经》),又名:豺漆(《本经》),文章草(《巴蜀异物志》),五花(《雷公炮炙论》),豺节(《别录》),木骨、追风使、刺通(《本草图经》),白刺(《纲目》),茨五甲(《草木便方》),白竻树、五叶路刺、细柱五加、老虎獠、五花眉、水面油、白芦刺、五加花、鸡脚风。 落叶灌木,有时蔓生状,高2-3m。枝灰棕以,无刺或在叶柄基部单生扁平的刺。叶为掌状复叶,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叶柄长3-8cm,常有细刺;小叶5,稀为3或4,中央一片最大,倒卵形至倒披针形,长3-8cm,宽1-3.5cm,先端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或沿脉上疏生刚毛,下面脉腋间有淡棕色簇毛,边缘有细锯齿。伞形花序腋生或单生于短枝顶端... 五加皮为五加科落叶小灌木细柱五加和无梗五加干燥的根皮。又名白刺、目骨、追风使、南五加皮等。主产于湖北、河南、安徽、四川等地。以湖北所产之“南五加皮”品质最优。中药五加皮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等功效。《本草纲目》中记载:“治风湿痿痹、壮筋骨。”现代研究,本品还具有抗肿瘤、抗疲劳、降低全血粘度、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等作用。五加皮使用方便,煎汤、入丸、散或浸酒均可,但阴虚火旺者慎用。 1.细柱五加 五加(《本经》),又名:豺漆(《本经》),文章草(《巴蜀异物志》),五花(《雷公炮炙论》),豺节(《别录》),木骨、追风使、刺通(《本草图经》),白刺(《纲目》),茨五甲(《草木便方》),白竻树、五叶路刺、细柱五加、老虎獠、五花眉、水面油、白芦刺、五加花、鸡脚风。 落叶灌木,有时蔓生状,高2-3m。枝灰棕以,无刺或在叶柄基部单生扁平的刺。叶为掌状复叶,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叶柄长3-8cm,常有细刺;小叶5,稀为3或4,中央一片最大,倒卵形至倒披针形,长3-8cm,宽1-3.5cm,先端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或沿脉上疏生刚毛,下面脉腋间有淡棕色簇毛,边缘有细锯齿。伞形花序腋生或单生于短枝顶端,直径约2cm;总花梗长1-2cm;花梗长6-10mm;萼5齿裂;花黄绿色,花瓣5,长圆状卵形,先端尖,开放时反郑;雄蕊5,花丝细长;子房2室,花柱2,分离或基部合生,柱头圆状状。核果浆果状,扁球形,直径5-6mm,成熟时黑色,宿存花柱反曲。种子2粒,细小,淡褐色。花期4-7月,果期7-10月。 生长于山坡上或丛林间。分布陕西、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地。 2.无梗五加 灌木或小乔木,高2-5m。树皮暗灰色或黑色,有纵裂纹,枝无刺或疏生粗壮刺,平直或弯曲。掌状复叶;柄长3-10cm,无刺或有散生的小刺。小叶3-5,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稀为椭圆形,长8-18cm,宽3-7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叶脉及边缘均有刚毛,边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绿以,下面浅绿色,叶脉及边缘均有刚毛,边缘有不整齐锯齿。数个至10个头状药序组成圆锥花序,总花梗长5-30mm,必生短柔毛;萼绿色,密生白色绒毛,具5小齿;花深紫色或近于黑褐以,花瓣5,放形,长不及2mm,外面褐短柔毛,以后毛脱落;雄蕊5,长于花瓣;子房2室,花柱全部合生成柱状,仅柱头裂片离生。核果浆果状,卵椭圆形,成熟时黑色,具宿存花柱。花期6-8月,果期8-9月。 生于山地林下,林缘。分布东北、华北等地。 3.刺五加 灌木,高1米许。小枝密生细刺毛或刺。掌状复叶,小叶3~5枚,椭圆状倒卵形至矩圆形,长6~12厘米,有双重锐锯齿,上面散生毛,下面幼时沿叶脉有带褐色细毛。伞形花序球形;花紫黄色;花梗长1~2厘米。果近球形,径约8毫米。花期7月。果期10月。 生于山地林下、林边。分布辽宁、吉林、黑龙扛、河北、山西等地。 4.糙叶五加 灌木,高至3米.小枝细时有粗糙细毛,后变为黄灰色,渐脱落,有粗壮微反曲刺。掌状复叶,小叶5枚,几无柄,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3~6厘米,有细锯齿,上面粗糙,下面有细毛;叶柄长4~7厘米,粗糙。伞形花序数个生枝顶,总梗长1~3厘米,有毛;花梗长8~15毫米,微有毛或无毛。花期8月。果期10月。 分布河北、河南、陕西、甘肃、四川、湖南、湖北、浙江、安徽等地。 5.轮伞五加 灌木,高2~3米。枝棕褐色,枝和叶柄基部有小倒刺。叶互生或簇生于短枝上;掌状复叶,小叶3~5片,倒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齿端有小刺毛,基部楔形或斜形,叶脉上有刺毛,主脉于下面稍突起。伞形花序腋生或顶生,多成轮状排列;花小,多数;花瓣5,黄绿色。果近球形,熟时紫黑色;内有种子2粒。 多生于山坡丛林间。分布西藏等地。
五加皮酒,又称五加皮药酒、致中和五加皮酒,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浙江名酒。五加皮酒是由多种中药材配制而成,关于它的配制有一段段优美的传说。  传说,东海龙王的五公主佳婢下凡到人间,与凡人致中和相爱。因生活维难五公文提出要酿造一种既健身又治病的酒,致中和感到为难。五公文让致中和按她的方法酿造,并按一定的比例投放中药。在投放中药时,五公主唱出一首歌:“一味当归补心血,去瘀化湿用妾黄。甘松醒脾能除恶,散滞和胃广木香。  薄荷性凉清头目,木瓜舒络精神爽。独活山楂镇湿邪,风寒顽痹屈能张。五加树皮有奇香,滋补肝肾筋骨壮,调和诸药添甘草,桂枝玉竹不能忘。凑足地支十二数,增增减减皆妙方。”原来这歌中含有十二种中药,便是五加皮酒的配方。五公主为了避嫌,将酒取名“致中和五加皮酒”。此酒问世后,黎民百姓、达官贵人纷至沓来,捧碗品尝,酒香飘逸扑鼻,生意越做越好。  五加皮酒(二)  原料配方 党参0.6克 陈皮0.7克 木香0.8克 五加皮2克 茯苓1克 川芎0.7克 豆蔻仁0.5克 红花1克 当归1克 玉竹2克 白术1克 栀子22克 红曲22克 青皮0.7克 焦糖4克 白砂糖500克 肉桂35克 熟地0.5克 脱臭酒精5000克  制作方法 1.将党参、陈皮、木香、五加皮、茯苓、川芎、豆蔻仁、红花、当归、玉竹、白术、栀子、红曲、青皮、肉桂、熟地放入石磨内,用小石臼将其捣碎或碾成粉状,待用。  2.取干净容器,将糖、焦糖(色素)放入,加适量沸水,使其充分溶解,然后将党参等混合物料放入,搅拌均匀,浸泡4小时后,再将脱臭酒精放入,搅拌至混合均匀,继续浸泡4小时。  3.将容器盖盖紧,放在阴凉处储存1个月,然后启封进行过滤,去渣取酒液,即可饮用。  产品功能 祛风湿,壮筋骨,聪耳明目,祛虚补脾肺,虚劳衰弱者饮之最宜  五加皮酒(三)  [配方] 五加皮、穿山龙、白藤皮各20克,秦艽、宣木瓜各30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 将前5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14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主治] 风湿性关节炎、关节拘挛疼痛。  [用法] 口服。每次服10-20亳升,日服2次。  [附记] 笔者祖传秘方。  五加皮酒(四)  [配方] 五加皮、防风、独活各30克,薏苡仁、牛膝各50克,生地黄、牛蒡根(去皮)、黑豆(炒香)、大麻仁各60克,羚羊角屑、海桐皮各20克,肉桂10克,白酒2000毫升。  [制法] 将前12味细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醇酒),密封,浸泡7天后即可取用。酒尽添酒,味薄即止。  [功用] 清肝补肾、扶风除湿、舒筋活络。  [主治] 烦热疼痛、筋脉拘急、关节不利、步履艰难。  [用法] 口服。每次空腹随量饮之,日服2次。  [附记] 引自《太平圣惠方》。笔者依本方去肉桂,加忍冬藤60克,治热痹,用之临床,效果亦佳。  五加皮酒  【来源】《奇效良方》卷三十八。  【组成】五加皮 枳刺(炒) 猪椒皮根 丹参各250克 川芎 干姜(炮)各150克 白鲜皮 秦椒(去目、合口者,炒出汗) 木通 天雄(炮,去皮、脐) 甘草(炙)各120克 薏苡仁240克 火麻仁2.25千克 官桂(去粗皮) 当归(切,焙)各90克  【用法】上锉如麻豆大,以夹绢袋盛,用酒浸之,春夏三四宿,秋冬六七宿。温服适量,渐加之,以知为度。  【主治】筋痹。情绪悲哀,面色苍白,四肢筋脉拘挛,腹中转痛。  五加皮酒  【来源】《外科大成》卷二。  【组成】五加皮240克 当归150克 牛膝120克  【用法】用无灰酒适量煎,日二服。以微醉为度。  【主治】鹤膝等风。  五加皮酒  【药物组成】五加皮4两,熟地2两,当归1两5钱,制首乌1两,杖仲1两,川断1两,川芎1两,红花油1两,松节1两,威灵仙1两,海风藤6钱,秦艽6钱,羌活5钱,独活5钱,虎胫骨5钱,官桂2钱,炙甘草2钱,红枣3斤4两。  【处方来源】《饲鹤亭集方》。  【方剂主治】肌肤瘀血,筋骨拘挛。  【用法用量】酒30斤,泡透。温服。
文章TAG:五加皮什么南五加皮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