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效果图 > 问答 > 常楹公元,灶王为什么又叫做皂王

常楹公元,灶王为什么又叫做皂王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4-25 13:35:18 编辑:五合装修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灶王为什么又叫做皂王

北京皂君庙  皂君庙位于北京西郊皂君庙村,建于清道光十四年,属民间私建。  灶君,亦称灶神、灶王等。因为灶神是主庖厨之神,常被炊烟熏黑,所以又称皂君。灶神之说最早见于《庄子》。  清雍正五年(公元1728年),北京西直门外七里处的篱笆房有一处倾圮破败的古刹,由御膳房总管出资加以维修扩建殿庑数楹,茶亭一座,植树百余株,另外购置墓地数十亩,延请寺僧师徒四人加以经管,这样就由一个古刹改成了全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专祀灶神的皂君庙。御膳房捐建的皂君庙等级最高。“灶”、“皂”同音,且二者也有内在联系,用“皂”不用“灶”显现出北京皂君庙的超凡脱俗与众不同。后来,在清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年间屡有修建,但始终不曾敕建或赐建,资金来源还是御膳房或信士捐献,这就保持了祀灶始终是民间信仰或民俗的性质。乾隆十七年(公元1753年)重修皂君庙碑记载:“民间庖厨之地例设神位,尊之曰东厨司命。……岁末以牲醪而送之,谓之醉司命。至正月则迎之饧箫粥”。辞(送)灶是在腊月二十三,灶王上天“述职”,往返需时7天,所以迎灶是腊月三十或正月初一。  经过历史的沧桑,如今皂君庙已荡然无存。只在原址上还保存了几座碑碣,述说着北京皂君庙的修建经过,给我们研究祀灶这一久远的民间信仰和习俗留下了可贵的文字(碑文)记载。
你好!灶王又称“皂王”,因为天天烟熏火燎,白脸也变成黑(皂)脸了,所以到了除夕之夜,接这“一家之主”归来,再贴新的灶王爷夫妇纸像。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灶王为什么又叫做皂王

2,常楹公元小区属于哪个社区

朝东社区。常楹公元小区是由信远地产2014年建成的70年高品质住宅小,位于朝阳区常营板块,属于朝东社区,在朝阳北路与管庄路交界处东南。

常楹公元小区属于哪个社区

3,昨晚细雨连绵今日微风缠绵是那首诗

亲,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原创的,所以并不存在
《水槛遣心》  唐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水槛遣心》二首,大约作于公元七六一年。此为第一首,写出了诗人离开尘嚣的闲适心情。轩,长廊;楹,柱子。赊,远。首联先写草堂的环境:这儿离城郭很远,庭园开阔宽敞,旁无村落,因而诗人能够极目远眺。中间四句紧接着写眺望到的景色。“澄江平少岸”,诗人凭槛远望,碧澄清澈的江水,浩浩荡荡,似乎和江岸齐平了。这是写远景;“幽树晚多花”则写近景,草堂四周郁郁葱葱的树木,在春日的黄昏里,盛开着姹紫嫣红的花朵,散发出迷人的清香。五、六两句刻画细腻,描写极为生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你看,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喷吐着水泡儿,欢欣地游到水面来了。燕子呢,轻柔的躯体,在微风的吹拂下,倾斜着掠过水蒙蒙的天空……这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叶梦得《石林诗话》云:“诗语忌过巧。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如老杜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此十字,殆无一字虚设。细雨着水面为沤,鱼常上浮而淰。若大雨,则伏而不出矣。燕体轻弱,风猛则不胜,惟微风乃受以为势,故又有轻燕受风斜之句。”唯其雨细,鱼儿才欢腾地游到上面;如果雨猛浪翻,鱼儿就潜入水底了。唯其风微,燕子才轻捷地掠过天空;如果风大雨急,燕子就会禁受不住了。诗人遣词用意精微至此,为人叹服。“出”写出了鱼的欢欣,极其自然;“斜”写出了燕子的轻盈,逼肖生动。诗人细致地描绘了微风细雨中鱼和燕子的动态,其意在托物寄兴。从这二句诗中,我们不是可以感到诗人热爱春天的喜悦心情吗?这就是所谓“缘情体物”之工。  尾联呼应起首两句。以“城中十万户”与“此地两三家”对比,更显得这儿非常闲适幽静。全诗八句都是对仗,而且描写中,远近交错,精细自然,“自有天然工巧而不见其刻划之痕”。它句句写景,句句有“遣心”之意。黄宾虹先生曾经说过:“山水画乃写自然之性,亦写吾人之心。”(《黄宾虹画语录》)高明的绘画如此,感人的诗歌更是如此。此诗描绘的是草堂环境,然而字里行间含蕴的,却是诗人优游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

昨晚细雨连绵今日微风缠绵是那首诗

4,常楹公元为什么那么贵

是因为常楹公元地理位置好。常楹公元距离6号线常营站800米左右,距离龙湖长楹天街300米左右,它和北京改善名流太阳公元是同一个开发商开发,所才才贵一些。常楹公元小区隶属于北京市朝阳区常营商圈优质小区,附近我爱我家门店为万象新天旗舰店,开发商为北京信远置业有限公司,共有7栋住宅,925余户居民住宅,以板楼为主,主要户型是2室2厅、1室1厅、2室1厅、1室0厅、3室1厅等,此小区优点是环境优雅,地理位置优越,商超医院银行等公共设施齐全,适合长期持有以及居住。

5,古代被成为西子的名人是谁

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一个个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说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沉鱼”,讲的是西施浣沙时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西施,原名施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于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传说吴被灭后,西施与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终,一直受到后人的怀念。 施夷光世居诸暨苎萝山(亦名罗山)下苎萝村(今诸暨市城南浣纱村)。苎萝有东西二村,夷光居西村,故名西施。其父卖柴,母浣纱,西施亦常浣纱于溪,故又称浣纱女。西施天生丽质,禀赋绝伦,相传连皱眉抚胸的病态,亦为邻女所仿,故有“东施效颦”的典故。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夫差在夫椒(今江苏省吴县西南)击败越国,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今淅江省绍兴南),受吴军围攻,被迫向吴国求和,勾践入吴为质。释归后,勾践针对“吴王淫而好色”的弱点,与范蠡设计策,“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准备送于吴王,越王宠爱的一宫女认为:“真正的美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体态。”西施只具备了第一个条件,还缺乏其他两个条件。于是,花了三年时间,教以歌舞和步履、礼仪等。 西施发愤苦练,在悠扬的乐曲中,翩跹起舞,婀娜迷人,进而训练礼节,一位浣纱女成为修养有素的宫女,一举指,一投足,均显出体态美,待人接物,十分得体。然后,又给她制作华丽适体的宫装,方进献吴王。吴王夫差大喜,在姑苏建造春宵宫,筑大池,池中设青龙舟,日与西施为水戏,又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欢宴的馆娃阁、灵馆等,西施擅长跳“响屐舞”,夫差又专门为她筑“响屐廊”,用数以百计的大缸,上铺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铃,放置起来,铃声和大缸的回响声,“铮铮嗒嗒”交织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痴,沉湎女色,不理朝政,终于走向亡国丧身的道路。 吴亡后,相传西施随范蠡驾扁舟,泛五湖,不知所终。 在西施由越入吴的路线上,南自诸暨,北迄苏州,所在均有西施遗迹。诸暨苎萝山麓、浣纱江畔尚存浣纱石、浣纱亭、西施滩、西施坊,西施殿等古迹。 西施有“沉鱼”之貌,相传西施在溪边浣纱时,水中的鱼儿被她的美丽吸引,看得发呆,都忘了游泳,以至沉入水底。所以后世用“沉鱼”来形容女子的美貌。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沉鱼为先。国色天香四大美女,西施居首。西施幼承浣纱之业,故世称“浣纱女”。 后人为纪念这位忍辱负重,以身许国的绝代佳人,就在苎萝山下修建了西施殿。唐开成年间(公元836-840 年)著名诗人李商隐写下“西子寻遗殿,昭君觅故村”的诗句;稍后,女诗人鱼玄机又有《西施庙》诗。这些是目前能见到的关于西施殿的最早文字。明代,西子祠曾具相当规模。此后屡兴屡废。现在的西施殿位于浙江诸暨,1990年落成,景区占地5000平方米,由门楼、西施殿、古越台、郑旦亭、碑廊、红粉池、沉鱼池、先贤阁等景点构成。西施殿景区在重修过程中还从民间征集了12000余件从老式民居上拆下来的古建筑构件, 其中包括梁、柱、门、窗、牛腿、擎枋、斗拱、雀替等等,这些木、石构件雕刻精美,工艺水平高超,大大增强了西施殿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观赏价值,使它更具有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西施故里的另外一种说法: 说到西施故里,一般人都会说是诸暨,但事实上,真正的西施故里是在萧山临浦镇。古代,沿浦阳江有“上诸暨”和“下诸暨”之分,西施出生在下诸暨,下诸暨即浦阳江下游之地。秦时置诸暨县包括这两部分,西汉时把下诸暨单独置县,称“余暨”,三国吴时改称“永兴”,唐天宝元年正式改名为“萧山”,一直沿用至今。西施的故里虽在今萧山县境内,但它属诸暨县故地,所以人们习惯上称西施为诸暨人。历史上临浦行政区划确实多变,自古以来,临浦镇归萧山和诸暨两地共同管辖。尤其是镇上山阴街,自古就有“山阴不收,会稽不管”之说。再如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当时籍贯越州(绍兴)永兴人,永兴即萧山。萧山解放以前一直隶属于绍兴,后改属杭州。现就有许多书籍说贺知章是杭州人了。从事实上讲贺知章是萧山人,当然也是杭州人。但从文化这个角度上讲说他是绍兴人更加合适。因此关于西施故里的考辨也就可以解释。西施是诸暨人,也是临浦人,只是当时的临浦属诸暨管辖。 关于浣纱溪: 相传当年西施入吴时,由范蠡陪同,舟从越国会稽出发,顺西小江而行,过苎萝山来到这里。此时已近黄昏,西施望着夕阳西下的家乡,想着自己背井离乡,前往吴国,将委身于吴王,便泪流不止。范蠡深知西施的心情,于是决定在此停泊一宿。当时正值夏末秋初,江南天气依然炎热,俗称“秋老虎”。西施为了洁身自爽,欲留清白于此,便在两水交汇的潭中沐浴。从此,这里的潭、桥、路都贯上了“浴美施”三个字。浣纱溪东的苎萝山,主峰海拔127米,系会稽山余脉,乃越地之正宗。苍翠挺拔,别具风姿。山上有红粉石,据说手在石上一抹,会抹下些许红粉来。在苎萝山下,浣纱溪西岸,有西施庙,此庙原先是西施宅,南宋才改为西子祠。乡人祀西施为四十八村之土谷神,一直俗呼“(先施)娘娘庙”。庙坐西朝东,面对苎萝山,建筑规模现仍清晰可辨,有殿五楹,余屋三楹,演台一座。庙前有苎萝亭,临溪。亭前有小桥,具江南水乡的建筑风格。浣纱溪畔还有范蠡庵、起埠庙。范蠡庵乡人称日思庵,以范蠡在此访得西施,有功于越,乡人思之,故名。起埠庙又称后江庙,相传越灭吴后,西施与范蠡归越隐居,在此弃舟上岸,故称起埠庙。苎萝村附近还有施家渡,相传是当年西施回越都的下船处。现有施姓在此聚族而居,殆为西施所居村的施姓后裔。这不仅仅是传说,萧山临浦的西施古迹,至今犹存。据明·嘉靖《萧山县志》(宁波天一阁藏本)载,北宋太平兴国三年,萧山就有苎萝乡西施里的建制。该志所附的《县境之图》,明白地标绘了苎萝山在萧山临浦施家渡。 临浦是杭州“一主两副六组团”之临浦组团中心区域,是浙江省中心镇,全国小城镇改革试点城镇,萧山南部经济、商贸中心,第二大中心镇。早在宋代就形成集市,曾是“浙江六大米市”之一,自古商贸发达,物资繁盛。临浦人杰地灵,现代历史演义家蔡东藩在这里教书育人,著书立说;还有追随孙中山的汤寿潜及老一辈革命家俞秀松等都留下了历史的足迹。这里还有峙山、茅潭江等秀山胜水,构成了临浦典型的“鱼米之乡”。如果西施故里的名称能还临浦,对提升临浦的城市品牌以及知名度有着非常大的意义,对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次巩固与升华。投资1000万的西施文化公园已在2004年底建成使用,内有西施系列浮雕,西施苎萝村、日思庵等建筑,占地共75亩。临浦在积极努力保护与发掘西施文化遗产。
西施
西施啊!!

6,诸深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的意思

诸位学生只怕学业不能精进,不要怕主管部门官吏看不清;只怕德行不能成就,不要怕主管部门官吏不公正。韩愈《进学解》浅析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觚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迥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沉浸酿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于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闺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先生日:“吁!子来前。夫木木为 ,细木为桷,槽栌侏儒, 阑店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由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縻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役役,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代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稀苓也。” 《进学解》是唐代韩愈以委婉文辞,自伤仕途失意,不得遂其心志,从而倾泻内心抑郁的文章。 韩愈于贞元八年(公元792年)即他二十五岁那年登进士第,嗣后仕途坎坷,屡遭贬抑。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任监察御史,时因上书论台市之弊,触怒德宗,贬为阳山(今广东省阳山县)令。到了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809年),做了三年国子博士,不久又从职方员外郎再贬为国子博士,时年已四十四岁。《新唐书》本传说他“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喻”。韩愈的此种遭遇,便在感情因素上确定了他在构思本文时的基调。我们只有深深地体会韩愈急于求用,却又呼号无门的椎心泣血的创痛,才能透过他在《进学解》中所表现的故作掩抑的情态,真正理解作者埋藏于自嘲之中的那种落寞情怀。 《进学解》是模拟东方朔《答客难》和扬雄《解嘲》的形式,假设了一场师生的对话;从正反两面,以一个“幸”宇作为全文前后的关纽,表达了佯为自嘲,实系怨悱的凄然心情。 《进学解》在结构方面分为“先生训示”、“生徒驳诘”与“先生答问”三个部份。 文章第一部份,是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两句作为引子,接着便将想象中的“业精”与“行成”的结果夸饰成 为信当有此的良好愿望,说成“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 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 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并且由此进一步地以 “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 公”的大道理作为论断。其实作者用的是虚拟的笔墨,就在这么一段开宗明义的讲话之间,作者已在“盖有幸而获选”的文句里 面嵌入了可此可彼的一个“幸”字,借以预留地步,以为下文的自 我解嘲另做文章。这里的一个“幸”字,是全文起承转合的一大关 目。文章第二部份的“生徒驳诘”,就是从其相反方向,借用某一 生徒的口吻,对于先生自身的偏遭“不幸”提出了咄咄逼人的尖 利责难。作者笔下的这位不服训示的学生,连用“先生之于儒”; “先生之于文”;“先生之于为人”的三层叠问,将老师惮精竭虑, 孜孜以求的屈原式的“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的毕生志行, 一古脑儿地组装起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频频反击过去,认为 就以先生自身的“业精”与“行成”的造诣,竟然落得个“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的不幸遭遇,甚至连累妻子儿女,一同陷于 啼饥号寒的可怜境地。这是针对先生的一番议论,以为面对现 实,不能苟同,因而予以严峻的责难。 按照文章一问一答的思路来说,为了回答生徒的问难,接下 来应是先生自己对于第—段中两个“无患”,亦即“有幸而获选” 的意思再作进一步的“传道”、“解惑”的论证方为合辙。然而作者 于此,却避而不答,而是先以“校短量长,惟器是适”的“宰相之 方”,比之匠氏的杂选材木,良医之兼用药物。这就为以下自己的“投闲置散,乃分之宜”的自解自嘲作了行文上的铺垫。其次,作者又以孟轲的“辙环天下,卒老于行”与荀卿的“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的不幸遭际,为自己转而安享“月费俸钱,岁縻廪粟;男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役役,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的优容殊遇,抹上了“兹非其幸欤”的异样的油彩。他对自身“学虽勤而不由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以致不能“盖有有幸而获选”的境遇,故意发为“乃分之宜”的宽解之辞。可是览文至此,读者自然不会忘记作者的前一“幸”字,用之于人,指的是“幸而获选”;而后一“幸”,加之于己,却是“幸”而暂时逃脱了“加诛”与“见斥”的厄运,原来作者所揭示的“无患有司之不明”,以及“无患有司之不公”,待到临了,就是这么一回事情!这里两用“幸”字,正是对于此种“不公”、“不明”的实质作了极其形象的描绘,加上十分确切的注脚。两个“幸”字,一种情怀。通读全文,当知勾玄提要,传神写照,端在此牛。作者行文,先在开头第一部份从正面立论,其实是未发先敛,欲擒故纵,进而借助生徒诘责的一阵挤逼与催化作用,终于将自己毕生“业精”、“行成”而致的苦难历程,通过后一“幸”字,使得自己郁积心头,甜酸苦辣的人生况味,一下进出,起到了面带苦笑,自嘲自怜的特殊效果。 本文以骈为主,骈散兼用。“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日”,用的是轻快、错落的单行。接着便以节奏分明的对偶发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的训示,从抑扬顿挫的语气中显示自信。待到第二部份生徒提出问难,一开头又以“语未既,有笑于列者日:“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的散文化的嘲讽语调,将生徒的声容情态作了力求仿真的摹写。接下来则以一连串语短调促的骈偶句作为诘难,表现了步步紧迫、语不容间***人声势。凡此骈散迭用,加强了文章一波三折、进退迥还的艺术效果。本文题为《进学解》,而其阐发此一“进德修业”的有关宏论只是作为引起师生问答的一个引子。换句话说,“进学”之说,乃是作者故意摆出来,作为让人抓住话头、进行嘲讽的一垛靶子,比之《师说》的正面议论,完全不同。 为了表现自我嘲弄的写作意图,作者在每层议论之前,都将人物的一言一行作了淡淡几笔然而却是极为传神的勾勒。 文章冒头,作者以“国子先生,晨入太学”的特定人物与特定的时空环境作为特写的背景,及至闪出“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的镜头之时,俨然映现出了国子先生神采飞扬的那副派头。可是当他说得正在起劲的当召,突然从学生的队列里钻出一个不识进退的生徒,兜头浇了先生一勺凉水,“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日”。作者写该生不等先生讲完就加以嘲笑之状,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接下来该生又以“先生欺余哉”的尖刻话语作为开头,从而滔滔不绝,一问到底;最后还以“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再次诘难,似乎其时非要把先生弄得狼狈不堪。对于这一尴尬的局面,作者借助了“吁!子来前!”先打一下招呼稳定情绪,表现了先生自己受到震颤心弦的诘问后,强 作镇静,急想缓和说话语气和对话气氛的自然反应。自写窘状,何其生动。作者以此寥寥几笔的描写,将双方对话时的感情起伏与词锋变化点染得极其淋漓尽致。 文章结尾部分,由于作者从“圣主不加珠,宰臣不见斥”的不幸之幸一气而下,这时先生语毕,一刹那间,全场屏声敛气,相对无言,一片寂静,无论言者、听者,全都陷入了心知其悲,口难尽言的凄怆境界了。
韩愈《进学解》

7,杜甫的蜀相解析

此诗写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但题为“属相”而非“诸葛祠”,有何深意?
 杜诗《蜀相》赏识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伟大诗人杜甫,是一位毕生持有崇高志向(所谓“许身一何愚,自比稷与契”),而又始终未获展布(所谓“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的悲剧人物,在诗人五十九载生活旅程当中,时时不忘的一件事就是如何“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亦即如何匡辅君主靖世安民的问题。因之,在历史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蜀汉贤臣诸葛亮,便成为诗人终生所最服膺所最推崇的楷模。在诗人许多怀古诗歌当中,直接间接地,专题与旁及地称颂诸葛亮的篇章,不下十几首。特别是当他流浪四川期间,由于常和蜀汉的历史江山接触,更给诗人提供了凭吊前贤的便利与条件。于是他屡次寻访诸葛武侯各处祠堂,着意抚摩孔明庙前古老柏树。并且每至一处,必定哦诗题壁、慷慨陈辞。常常密意低回,长歌当哭。发出“复汉留长策,中原仗老臣”(《谒先主庙》)“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咏怀古迹五首》)的感喟,一派钦迟之意,溢于言表。在此类凭吊诸葛诗作当中,最典型最集中最具概括性的篇章,要算那首早期写作的脍炙人口的《蜀相》一律了。   《蜀相》一诗,依照仇注,断为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七六○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当时唐王朝正处安史乱中,中原鼎沸,万姓流离。诗人从华州弃官西走,辗转抵达西南,在成都城郊,自筑草堂一所,暂时得以落脚。但是锦城虽好,毕竟不是故乡。所谓“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成都行》),一种去国登楼感伤离乱的情思,是极其明显的。就在草草安顿的余暇,诗人怀着满腹深情,只身前往附近的一座诸葛武侯祠堂,去作瞻依凭吊。随即写下此首著名诗章。   全诗八句,前四写景,后四论事。《蜀相》这一标题,就在显示作者是以十分尊敬的心情,把诸葛亮生平地位与事业规模,作了概括的揭示。   开头二句,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把一种追思缅想情意,作了极为深微的表达。“丞相”这一称呼,则较《蜀相》递进一步,自然仍是表示尊仰之意(仇兆鳌说:“直书丞相,尊正统名臣也。”这倒未必。作为唐帝国盛、中时期人物的杜甫,能否象南宋偏安年代朱熹在《通鉴纲目》中大书“丞相亮出师”那样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称呼诸葛亮,是大可置疑的。)“何处寻”三字设问,自然是以叙述追寻古人踪迹之义来表自己登临凭吊之情。这个首联一句,就已奠下全诗“沈挚悲壮”的风格基础,并且洋溢着一种蕴借哀凉气氛。   第二句,是为首句作答。给首句找出着落,明确了祠堂地点,也勾勒了自远眺望的祠堂风貌。“柏森森”,主要是指传系孔明手植的“新枝耸云”的古柏来写祠堂历史的悠久。   三、四句一联,是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进一步抒发凭吊情怀。是因景抒情的千古名句。诗人看到那照映阶除的碧草,仍自呈现怡性的春色,听到那身藏密叶的黄鹂,徒然啭弄着悦耳的佳音。院落似此荒凉,门庭如彼阗寂。一种“感物怀人之意,即在言外。”碧草盈阶,黄莺隔叶,本来是极可赏心娱目的景象,然而一用“自”“空”两字周旋,抒情状态,便翻然改异。这里正是杜甫“一字为工”极“变化开阖”之致之处。比起诗人另篇《春望》中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来,尤为耐人吟味。当然,决定诗人所以如此使用“自”“空”二字的根本原因,还在于诗人当时的思想。   从这两名诗里,我们仿佛看见一位当日失路诗人对于异代无时宰相的一种深沉的精神默契。这两句诗,在古人凭吊诗中,具有广泛的一般意义。人人读过,都不免勾起一种遐思,受到它的强烈感染。所谓“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杜牧),正是指的此等诗句所具的扣人心弦的独特艺术魅力。   诗题是《蜀相》,不宜多作景物描绘,所以下面四句,便转入议论是非。对诸葛平生,作了集中的归纳,本质的总结。   五、六两句,是诸葛亮一生行藏出处的高度概括,也正是申述诗人所以如彼徘徊瞻恋的情感的实际基础。诸葛亮的所以值得推崇,原在于他的“匡时雄略”与“报国苦衷”。在于他接受了刘备当年三顾草庐的殷勤,替刘备描下天下大计的蓝本;在于他协助先主立业开基,辅佐后主守成济美。   可是尽管才德如此高尚的诸葛武侯,在现实生活逻辑当中,却竟遇到极为怆痛的结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最后两句,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诗,和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同是永远点燃人们爱国主义心胸的至情言语。   由于诸葛一生始终抱着“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宏伟志望,所以他曾经六出祁山,以图统一天下。然而,事情不幸的是,当他在后汉建兴十二年(公元二三四年),最后一次出师,占据五功县的五丈原,和司马懿相拒于渭水时,竟然病逝军中。“哲人云亡”,“将是遽陨”,成为遗恨千古令人“痛心酸鼻”的莫大憾事!“未捷”,是指可望奏凯而尚未奏凯,“身先死”,是说竟把“兴汉讨贼”的艰难事业,丢在身后。   “长使英雄泪满襟”一句,自然不仅指的凭吊者的诗人自己,它也概括着千古以来具有同等爱国深情的无数志士。这两句诗,对于后代读者,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强烈的移情作用。唐代政治家王叔文,在自己革新企图遭到挫败时,就曾反复吟诵此诗,为之流涕不已;南宋爱国将领宗泽临终时,就是“诵此二语”“三呼渡河”而卒的。这里的“英雄泪”,是爱国豪杰之泪,因之并不含有任何颓丧气息;相反地,它还蕴藏着一种令人愤悱启发的积极力量。   清人邵子湘评论此诗后四句时,曾说:“自始至终,一生功业心事,只用四语括尽。
摘周汝昌先生的《蜀相》赏析,共勉。。。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题曰“蜀相”,而不曰“诸葛祠”,可知老杜此诗意在人而不在祠。然而诗又分明自祠写起。何也?盖人物千古,莫可亲承;庙貌数楹,临风结想。因武侯祠庙而思蜀相,亦理之必然。但在学诗者,虚实宾主之间,诗笔文情之妙,人则祠乎?祠岂人耶?看他如何着墨,于此玩索,宜有会心。     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这首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接下去,老杜便写到映阶草碧,隔叶禽鸣。     有人说:“那首联是起,此颔联是承,章法井然。”不错。又有人说:“从城外森森,到阶前碧色,迤迤逦逦,自远望而及近观,由寻途遂至入庙,笔路最清。”也不错。不过,倘若仅仅如此,谁个不能?老杜又在何处呢?     有人说:既然你说诗人意在人而不在祠,那他为何八句中为碧草黄鹂、映阶隔叶就费去了两句?此岂不是正写祠堂之景?可知意不在祠的说法不确。     又有人说:杜意在人在祠,无须多论,只是律诗幅短,最要精整,他在此题下,竟然设此二句,既无必要,也不精彩;至少是写“走”了,岂不是老杜的一处败笔?     我说:哪里,哪里。莫拿八股时文的眼光去衡量杜子美。要是句句“切题”,或是写成“不啻一篇孔明传”,谅他又有何难。如今他并不如彼。道理定然有在。     须看他,上句一个“自”字,下句一个“空”字。此二字适为拗格,即“自”本应平声,今故作仄:“空”本应仄声,今故作平。彼此互易,声调上的一种变换美。吾辈学诗之人,断不能于此等处失去心眼。     且说老杜风尘澒洞,流落西南,在锦城定居之后,大约头一件事就是走谒武侯祠庙。“丞相祠堂何处寻”?从写法说,是开门见山,更不纡曲;从心情说,祠堂何处,向往久矣!当日这位老诗人,怀着一腔崇仰钦慕之情,问路寻途,奔到了祠堂之地他既到之后,一不观赏殿宇巍巍,二不瞻仰塑像凛凛,他“首先”注意的却是阶前的碧草,叶外的黄鹂!这是什么情理?     要知道,老杜此行,不是“旅游”,入祠以后,殿宇之巍巍,塑像之凛凛,他和普通人一样,自然也是看过了的。不过到他写诗之时(不一定即是初谒祠堂的当时),他感情上要写的绝不是这些形迹的外观。他要写的是内心的感受。写景云云,已是活句死参;更何况他本未真写祠堂之景?     换言之,他正是看完了殿宇之巍巍,塑像之凛凛,使得他百感中来,万端交集,然后才越发觉察到满院萋萋碧草,寂寞之心难言;才越发感受到数声呖呖黄鹂,荒凉之境无限。     在这里,你才看到一位老诗人,独自一个,满怀心事,徘徊瞻眺于武侯祠庙之间。     没有这一联两句,诗人何往?诗心安在?只因有了这一联两句,才读得出下面的腹联所说的三顾频烦(即屡屡、几次,不是频频烦请),两朝开济(启沃匡助),一方面是知人善任,终始不渝;一方面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方面付托之重,一方面图报之诚:这一切,老杜不知想过了几千百回,只是到面对着古庙荒庭,这才写出了诸葛亮的心境,字字千钧之重。莫说古人只讲一个“士为知己者死”,难道诗人所理解的天下之计,果真是指“刘氏子孙万世皇基”不成?老臣之心,岂不也怀着华夏河山,苍生水火?一生志业,六出祁山,五丈原头,秋风瑟瑟,大星遽陨,百姓失声……想到此间,那阶前林下徘徊的诗人老杜,不禁汍澜被面,老泪纵横了。     庭草自春,何关人事;新莺空啭,祗益伤情。老杜一片诗心,全在此处凝结,如何却说他是“败笔”?就是“过渡”云云(意思是说,杜诗此处颔联所以如此写,不过是为自然无迹地过渡到下一联正文),我看也还是只知正笔是文的错觉。     有人问:长使英雄泪满襟袖的英雄,所指何人?答曰:是指千古的仁人志士,为国为民,大智大勇者是,莫作“跃马横枪”“拿刀动斧”之类的简单解释。老杜一生,许身稷契,志在匡国,亦英雄之人也。说此句实包诗人自身而言,方得其实。     然而,老杜又绝不是单指个人。心念武侯,高山仰止,也正是寄希望于当世的良相之材。他之所怀者大,所感者深,以是之故,天下后世,凡读他此篇的,无不流涕,岂偶然哉!  
蜀相》是杜甫在成都游武侯祠之后写的,写作时间大约是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短短的八句当中,有叙事,有写景,有议论,有抒情,笔墨淋漓,感情深挚,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游成都武侯祠,却为什么要题作《蜀相》?写蜀相的“两朝开济”,为什么要先提到刘备的“三顾茅庐”? 古人云:“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我们不妨寻踪觅迹,来探寻一下“诗圣”的心迹。 为什么要题作《蜀相》? 一种解释是:因为诗的主旨是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见人教版《教师用书》)。这似乎有些道理。但游记也可以涉及到有关的人物,游武侯祠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也是顺理成章,这种解释当然有些牵强。所以,这其中,应该还有些其他原因。 大唐自“贞观之治”,中间经过高宗、武后朝,至玄宗当政迎来了“开元盛世”, 人口至“安史之乱”前增至五千余万,国力空前强盛。但是,随着玄宗的老迈,李林甫、杨国忠两位奸相先后把持朝政,将一个好端端的“开元盛世”葬送了。随着安禄山起兵,各种矛盾突然如决堤泄洪,奔涌狂突,形势急转直下。兵连祸结,哀鸿遍野。杜甫舍妻弃子,亲历了战乱,其间耳闻目睹了国家的动荡、人民的痛苦,能不忧心如焚吗?痛定思痛,他对治国贤相倍加思念,渴望能有一位诸葛亮式的人物横空出世,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救黎民于水火。于是,在成都刚刚安定下来,他就寻来了: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首联写专程寻访武侯祠,这是“起”。开篇一问一答,一个“寻”字,迫不及待之情毕现。而“柏森森”三字,一言祠堂清冷寂寞,一言诸葛亮没世已久。五百多年过去了,诸葛武侯已经托体山阿,到哪里去找这能安邦定国的奇才大贤呢?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颔联直承上文,写祠堂内的春色,这是“承”。杜甫参谒武侯祠,一不写殿宇,二不写塑像,却写什么碧草和黄鹂,虽然一植物一动物,一碧一黄,一静一动,一视觉一听觉,对仗极是工稳,但这未免有些偏题——捡芝麻漏西瓜了。前四句,以一半的篇幅,写老柏,写碧草,写黄鹂,是何道理? 我们不妨臆测一下: 老柏森森,终岁不凋,成为武侯祠的忠实守望者;碧草无情,年年逐春风而绿;黄鹂无心,日日隐深林而自得其乐。它们寄身在武侯祠,知道武侯何许人也?一个绿得满阶满院,一个唱得婉转悠扬。但这些在满腹心事的少陵野老眼里,都是些无知无心的东西。只有我杜甫才可以和武侯谈一谈。“千秋万代名,寂寞身后事”老杜也是知道的。但武侯祠的荒凉、落寞还是令他惊心。 诸葛亮不但忠心耿耿,而且多智多谋,未出茅庐已定天下三分,联吴拒曹,入川建国,之后,把个蜀国治理得井井有条。但是,只有贤相,就能成就大业吗?想那诸葛亮,结庐于隆中,躬耕于垄亩,是谁三顾草庐之中,请他出山?诸葛亮当时不过二十余岁的小青年,白面书生,乳臭未干,是谁力排众议,给他施展才能的空间?又是谁,给了他无限信任,使他敢于尽心竭力?历代历朝,缺过能臣良将吗?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玄宗一朝可谓人才济济,但一个李林甫,口蜜腹剑,取得玄宗信任后,弄权使诈,闭塞言路,同时的张九龄、裴耀卿、李适之等皆被他排挤罢相。从而使得玄宗与贤臣阻隔,其后杨氏姐妹,权倾朝野,杨国忠胡作非为,搞得天昏地暗。纵使诸葛亮再世,又能有何作为呢?所以杜甫接下来说: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颈联推开一层,写对诸葛武侯评价,这是“转”。一般认为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见人教版《教师用书》)。但笔者认为,杜甫的意思是:必先有君王的“三顾频烦”,后才能有老臣的“两朝开济”。这种观点的背后,流露出一丝委屈和对肃宗的失望。 想当初,杜甫舍身弃家,追随肃宗,可谓忠矣。杜甫至凤翔后,于至德二载(757)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拜为左拾遗。对肃宗感激涕零,立志要庶竭驽钝,尽忠报国。但不久就因为上疏救房琯,深深地惹恼了肃宗。当年闰八月初一日,杜甫便被放还鄜州省家。此后便被肃宗逐渐冷淡,可谓报国无门矣。而当时的一些贤才,又有多少机会?所以杜甫来到武侯祠,一则以哭,一则以告。诸葛大名垂宇宙,固然与才高智广有很大关系,但与其他人相比,得遇先主,士能为知己者死,又何其幸也!! 肃宗对杜甫有知遇之恩,而且君为臣纲,杜甫当然只能喻之于心,而不能宣之于口。但,有些东西是掩饰不住的,特别是在他倍加推崇的武侯祠前。 肃宗啊,你能体谅一位老臣的拳拳之心吗? 直到大历三年(768),杜甫已五十六岁,还在《江汉》中哀怨地吟道: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真是痴心不改啊!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尾联收束全诗,写对诸葛武侯的悼念,这是“合”。 以诸葛之伟才,得先主托孤之重,后主言听计从,本可以一统河山,建千秋伟业。无奈天不从人愿,诸葛亮正当盛年之时,即在五丈原病逝军中,苦心经营的兴复大业也付之东流。确实让人痛惜不已。但杜甫此刻的泪满襟,却又多了一层含义:大唐多难,贤相何在?纵有贤相,圣主何在?这泪水背后,千言万语,能向谁诉?这泪水,不洒在武侯祠,又能洒落在何处呢? 《蜀相》一诗,前四句由思人而谒祠,后四句由谒祠而及人。第五句写先主,第六句写诸葛,第七句写出师未捷,第八句写泪满襟。正是因先主三顾,而为蜀相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由蜀相的出师未捷引出杜甫的泪满襟,环环相扣,思路清晰,正与前四句相呼应。祠长存而人已逝,怎不令人唏嘘?而此时泪满襟的杜甫,却有千言万语,永远无法对人说出。长安十年“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悲辛;肃宗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上疏救房琯时的满腔忠诚;肃宗“荃不察余之衷情兮”的冷酷决绝;朝廷的危机四伏和自己的报国无门……都化作汩汩的泪,洒啊,洒啊。 国难当头,人心动摇,乱世“思”英雄,乱世“思”良相。杜甫对国家的忧虑,对时局的牵挂,是那么深切。而由于自己的亲身感受,他痛切地认识到:只有良相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那个以皇帝为中心的高度集权的体制下,良相离开了明君的信任、支持,毫无作为。这正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杜甫在武侯祠的呼告,正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杜甫在武侯祠的哭诉。
文章TAG:公元灶王为什么什么常楹公元

最近更新

  • 防火板 一般哪里买,防火板在哪儿买?防火板 一般哪里买,防火板在哪儿买?

    介绍防火板产品防火板是一种具有良好防火性能的木制板材,外表下面覆盖着一层保护膜,通常用于室内装修、建筑外墙装饰、家具制造等领域。防火板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防火性能,能有效保护人们.....

    问答 日期:2023-07-02

  • 福建大理石产地在哪里,福建哪里出产大理石?福建大理石产地在哪里,福建哪里出产大理石?

    福建大理石产地在哪里,福建哪里出产大理石?1.福建大理石简介大理石,是一种具有很高装饰性和实用性的建筑材料,它的广泛应用让它成为了现代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之一。福建大理石作为一.....

    问答 日期:2023-07-02

  • 电压力锅排气阀是哪个位置,电饭煲的排气口在哪里呢?电压力锅排气阀是哪个位置,电饭煲的排气口在哪里呢?

    电压力锅排气阀是哪个位置,电饭煲的排气口在哪里呢?1.电压力锅的排气阀位置电压力锅是一种高压锅,可以大大加快烹饪时间,但是使用时要注意安全。其中一个重要的安全措施就是排气阀。排气.....

    问答 日期:2023-07-02

  • 买手机哪里去,手机在哪里买最好?买手机哪里去,手机在哪里买最好?

    前言在信息时代,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通讯、工作还是娱乐,手机都是我们必备的工具。因此,买一款好的手机变得尤为重要,但是许多消费者常常苦恼于哪里购买手机,该去.....

    问答 日期:2023-07-02

  • 南宁哪里卖的家具高档,高端家具在南宁哪里购买?南宁哪里卖的家具高档,高端家具在南宁哪里购买?

    南宁哪里卖的家具高档,高端家具在南宁哪里购买?1.自然家居南宁自然家居是一家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高性价比产品和服务的家具企业。公司主营家具定制、高档沙发、实木家具、餐厅.....

    问答 日期:2023-07-02

  • 合肥唯秀量贩ktv怎么样,重写后的新标题:合肥唯秀量贩ktv的评价如何?合肥唯秀量贩ktv怎么样,重写后的新标题:合肥唯秀量贩ktv的评价如何?

    介绍合肥唯秀量贩ktv作为合肥本地最受欢迎的ktv之一,唯秀量贩ktv位于合肥市蜀山区睿达路,周边交通便利,具有很好的优势,最近成为了青少年party的热门场所。唯秀量贩ktv是一个时尚、新潮、.....

    问答 日期:2023-07-02

  • 加油加哪个牌子比较好,汽车加油,哪个牌子油质更佳?加油加哪个牌子比较好,汽车加油,哪个牌子油质更佳?

    前言随着汽车的普及,人们对汽车加油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在加油时,很多人会选择一些知名品牌,以为这样能够保证油质的优良。但实际上,在汽车加油的过程中,选择什么品牌的油是至关重要的。那.....

    问答 日期:2023-07-02

  • 电线开关哪个品牌好,电器用品之选:哪个牌子的电线开关最优?电线开关哪个品牌好,电器用品之选:哪个牌子的电线开关最优?

    前言电器用品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电线开关则是电器用品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但是,市面上品牌繁多,大家该如何选择一款优质的电线开关呢?在众多品牌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

    问答 日期:2023-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