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效果图 > 问答 > 潮汕建筑,潮汕地区名居下山虎在哪

潮汕建筑,潮汕地区名居下山虎在哪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5-11 14:25:12 编辑:去装修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潮汕地区名居下山虎在哪

下山虎是一种建筑格局类似于北京的四合院,还有就是历史书中会出的巴罗克、洛可可,都是一种建筑格局,并非某个景点。潮汕地区建筑格局还有四点金,貌似还有一种叫驷马拖车,不过没见过或是见过了不知道,呵呵!所以下山虎并不是在特定的一个地方,它在潮汕地区的民居中大都可以见到的,目前我所知的,在潮阳地区,像和平镇、峡山镇、铜盂镇这些地方都可以见到,城区反而没有。
楼主如果是喜欢潮汕传统的下山虎四点金的话,可以参考一下故宫红墙绿瓦的风格。有一次清明回家路上看到一处红墙绿瓦的四点金,非常漂亮,非常震撼。以后我要是回家起房的话,一定是选择这种传统风格的。

潮汕地区名居下山虎在哪

2,潮汕民居的建筑由来

相传古时候,潮汕地区的住宅十分简陋,有茅草盖的,有树叶围的,有田涂角垒的。如果遇着刮台风,下暴雨,房里就会哩哩隆隆地倒塌下来。后来,有一户姓陈的人家,生了一个女孩,由于家穷,从小就上山放牛。风吹、雨淋、日头晒,她长得皮肤黝黑,相貌粗陋,乡里人都叫她做“乌姿娘”。一天乌姿娘放牛归来,见村头人山人海闹哄哄的,不知出了什么事,就问旁边一位老伯。老伯告诉她是朝廷派一位国师来这里寻觅一位“头戴凤冠,身骑麒麟,手执尘佛”的娘娘。乌姿娘感到新奇,遂将牛栓在树下,走上前去看热闹。不料人已围了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怎么挤也挤不进去。她灵机一动,便跃上牛身顶看热闹。那国师一看见她,立时高兴地叫道:“快接娘娘凤驾!”原来,国师见乌姿娘坐在牛背上,就说她骑的是麒麟,手里拿的牛鞭是尘拂,头上那顶插满野花的斗笠就是凤冠。众军士急忙上去跪接。这么一来,吓得乌姿娘从牛身上跌落下来。说来也奇怪,当军士们将她从地上扶起来时,这个又粗又野的乌姿娘,竟骤然变成了一位肌如白玉,美如天仙的窈窕美女。国师即命众军士将她抬进京都。皇帝见了,龙颜大悦,将她立为皇后。陈皇后进宫后,时刻怀念家乡。有一天,满天乌云,电闪雷鸣,飞沙走石,瓢泼大雨下个不停。皇上退朝回到后宫,见陈皇后柳眉紧锁,闷闷不乐,忙问她有何不顺心之事,表示愿为她分忧。陈皇后乘机奏道:“臣妾因思念家乡的父老亲友,他们住的是泥屋草舍,如今雨暴风狂,臣妾之家乡未知又有多少房屋倒塌!多少人流离失所!”皇上听罢,不禁动了爱怜之心,遂指着金碧辉煌,巍峨壮丽的宫阙说:“风停雨止之后,朕赐八万银两,让爱卿之故乡按此仿造房屋居住如何?”陈皇后一听,即忙跪下叩头谢恩。并恳求皇帝传下一道圣旨,选拨潮州的能工巧匠进京,学习建筑工艺。自此以后,潮州地区就仿照宫廷式样,建造了“下山虎”、“三壁连”、“四点金”、“五间过”、“四马拖车”、“百鸟朝凰”等住宅,既美观,又坚固了。

潮汕民居的建筑由来

3,了解汕头民俗建筑形式

  汕头建筑,从传统建筑、中西兼容并蓄的近代建筑到彰显时代气息的现代建筑,都形成形态各异、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涵盖了传统民居、寺院庙宇、亭台楼阁等经典建筑,涵盖汕头开埠以来骑楼会馆、教堂领事馆、学堂庭园等中西结合的精品建筑,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都市建筑精品。   传统建筑以古民居最具特色。古民居源于中原古风,吸引了北派风格,结合地方的环境、天象,创造性地设计建造了四合院的改进型的下山虎式、四点金式、驷马拖车式等组合的村落。既抗台风,又防地震,形式美观而又坚固耐用。下山虎式是一种独家小院式,它适应中小型家庭,由大厅、两大房、两小房、天井、门楼仔等组成,是一套居住条件基本完备的小院落。四点金式是由下山虎进化而来,规格比下山虎高。 驷马拖车式是潮汕民居的极品,它规模最大,功能较全。它的基本组合为中间部分中两进或三进式祠堂建筑,两边两花巷,有相互对称的四座四点金分列两旁,有后巷、后包厝和花巷相通,它的使用功能和防卫功能是其他建筑形式不可比拟的。   汕头开埠后,西方列强纷纷在汕设立领事馆,加上教堂、“潮海关”等商务机构,小公园、外马路方圆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地域内散布了几十座洋楼,成为汕头具有中西结合特色的建筑群。比如,“潮海关”建于1898年,面积不大,外观规整,内涵深邃。1921年邮电局大楼、1930年建筑市政厅大楼等,门楼四根圆立柱,威严气势。   改革开放以来,汕头建筑进入百花齐放的发展阶段。一批现代化、高品位的现代建筑物如雨后春笋在中心城区矗立:国际会展中心、博物馆、图书馆、潮剧艺术活动中心、跳水馆等。这些高水准的现代建筑物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美化了城市景观,彰显出焕然一新的现代气息。自1995年中信海滨花园创建率先引入“欧陆风”、“现代风”伊始,居住社区也展现了浓厚的现代化建筑风格。至目前,我市在规划建设居住社区时,更是注重体现当地传统文化特色,并且不断引入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做到现代城市建筑与民俗形式建筑,园林建筑与现代设施相结合,把现代建筑融合到自然生态中去,避免造型呆板、单调,格调千篇一律,缺乏平面变化的建筑形式,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要求。   建筑构成了城市个性的标志,也代表一定地域、一定时期的民风习俗和审美情趣,记录着城市的形态,更以其历史的背景、文化的地位既延续至今,又延伸到未来。

了解汕头民俗建筑形式

4,潮汕民居的建筑风格

潮汕民居特点鲜明,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潮汕民居的主要特色是将传统的建筑文化与潮汕特有的传统工艺美术如金漆木雕、工艺石雕、嵌瓷艺术、金属工艺以及书法、绘画艺术等最大限度的融合。民居建筑金碧而不庸俗、淡雅而有韵味,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和豪华气派,无论在建筑序列格局还是装饰工艺等方面都可以与皇宫相媲美,故自古就有“潮州大厝皇宫起”、“京华帝王府、潮山百姓家”之说。潮阳等地方更把房子建成红梁金瓦的,有人以“老爷宫”(神庙)形容之。这种建筑风格本来只有皇宫和神庙才可以有,听说潮阳之所以可以建是当年的假国舅陈北科“申请”来的。 潮汕民居保留着唐宋世家聚族而居的传统,形成了大规模的村寨等建筑群体,再加上地方经济发达、人文鼎盛,所以建筑规模经常非常宏伟壮丽。次要建筑则围绕主体建筑,相连成片,为一外部封闭而内部敞开建筑群体,聚族而居。 所谓“轻巧”,一是单体体量较小,普遍不及中原地区和江南地区民居建筑的宏敞高大 ;二是外表视觉效果不及中原地区之威严,也不及江南地区之俊逸。潮州建筑的色调偏灰浊,着重于屋脊、梁架、墙头、檐下等重点部位加强装饰,而这些装饰构件往往同建筑构件的实用功能有关。所谓“通透”,是指建筑从整体上注意透风,既有利于建筑材料上去潮防朽、延长寿命,更着眼在潮州长夏无冬的自然气候条件下,居住活动舒适凉快。民居建筑内部空间讲究聚气、通风和遮阳,梁柱架叠,层层推进,重线条分割而纤细秀丽。 潮州民居从外到内极重装饰,而且追求豪华、典雅,为了达到效果甚至不惜代价。这使得潮汕的民居建筑外观十分富丽壮观,厅堂更是金碧辉煌。屋脊之装饰,屋顶之龙风及仙人走兽的嵌瓷,精美绝伦之木雕、石雕工艺等,都是潮汕民居之特色。 潮汕建筑非常讲究风水,比如屋外侧顶部山墙塑脊饰甚为讲究,常根据所处地理位置的五行属性等作成金、木、水、火、土五星灰塑,其中火星仅限于寺观祠庵采用,这有传统的哲理思想,又受阴阳五行学说与约定俗成的影响。而建筑选址、朝向、格局、植被等就有更多的讲究了,比如门前要有水、天井要有适当的过白、厅房要恰当穿插、前种榕后种竹等等。并因此还留下了虱母仙、余半仙等选风水和营造建筑的许多传说。潮汕平原江河密布,村镇多临水,未近江河者多开渠引水至村前,挖一半圆形水塘蓄水,弧形朝向主体建筑,以纳气聚财,也有“过池风”凉爽的实惠,更有游泳、洗澡、洗衣物、养鱼的实用价值。 潮汕地区还保留古老的板筑的建筑方式(即“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版筑)。原料一般采用红土和砂砾搅拌后筑成墙体,而不用需要耗掉田里好泥土的砖块来筑墙,然后用泥沙和贝壳灰搅拌后涂墙面,也有部分是夯土或以木、草织成墙体,旧时海滨贫民所居就多为这种称为“涂(草)寮”的茅屋,石材则多用于建筑构件的门框、栏板、抱鼓石、台阶、柱础、井圈、梁枋上和石牌桥、石塔、石桥大型建筑物的建造。而屋面与屋脊,有通花陶瓷压顶,既可以透风又能压顶防风,还有双层(或三层)青瓦上层为食七留三,底层食三留七,再压瓦筒,于两瓦之间隔热泄水。
文章TAG:潮汕潮汕建筑建筑潮汕地区潮汕建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