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在炎炎炎夏日,金华人和游客到洞中纳凉已成千古风俗,比起天然空调,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古人形容得好:“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凉”。拓展资料:双龙洞位于金华山双龙风景区中心,是整个双龙风景名胜区核心景观和象征,洞形成于约一亿年前,成为自然风景名胜的历史已有1600多年。海拔520米,由内洞、外洞及耳洞组成,洞口轩朗,两侧分悬的钟乳石酷似龙头,故名“双龙洞”。
5、双龙洞的特征是什么?金华双龙洞距浙江省金华市区不远处,坐落在北山南坡,除底层的双龙洞之外,还有中层的冰壶洞和最高的朝真洞。双龙洞由内洞、外洞及耳洞组成,洞口轩朗,两侧分悬的钟乳石酷似龙头,故名“双龙洞”。外洞宽敞,可容千人驻足。冬暖夏凉。炎夏至此,令人有“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凉”之感。外洞洞壁有众多摩崖石刻,洞口北壁“双龙洞”三字,传为唐人手迹,后人临摹刻撰,南壁“洞天”二字,为宋代书法家吴琳的墨宝。
6、古文翻译<双龙洞>双龙洞双龙洞现为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素以林海莽原、奇洞异景、道教名山著称于世。双龙洞位于双龙景区的中心,是整个景区的核心与象征。双龙洞成为自然风景名胜的历史已有1600多年。它海拔520米,由外洞、内洞及耳洞组成。外洞宽敞,面积达1200平方米。常年洞温为15摄氏度左右,冬暖夏凉,炎夏至此,有“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凉”之感。
内外洞的相隔与相通,形成了双龙洞最鲜明的特色。古诗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要从外洞进内洞,须平卧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有惊无险,妙趣横生,堪称游览方式一绝,有“水石奇观”之誉。内洞略大于外洞,如果说外洞是“龙厅”的话,那么内洞就是“龙宫”。洞内石钟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颜色各异,有“黄龙吐水”“倒挂蝙蝠”“彩云遮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龟蛇共生”“寿星与仙桃”“青蛙盗仙草”等四十余种景观,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
7、双龙洞的内洞有哪些特点?内洞的特点是(昏暗)、(宽广)、(奇)。重点写了〔奇〕的特点。古诗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要从外洞进内洞,须平卧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有惊无险,妙趣横生,堪称游览方式一绝,有“水石奇观”之誉。内洞略大于外洞,如果说外洞是“龙厅”的话,那么内洞就是“龙宫”。洞内石钟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颜色各异,有“黄龙吐水”“倒挂蝙蝠”“彩云遮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龟蛇共生”“寿星与仙桃”“青蛙盗仙草”等四十余种景观,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
内洞更大于外洞,面积约3500平方米,洞内钟乳石、石笋、石幔、石柱、石钟、地下泉水众多。“神龙见首不见尾”,在洞内你就可以见到两龙的龙身、龙爪、龙尾了。其他主要景观有“晴雨石”等数十多个岩溶景观,琳琅满目,惟妙惟肖,游客至此,都会忘记尘世的喧嚣,体验“洞中方一日,人间已三载”的神奇。
8、双龙洞,特点双龙洞最奇趣的是外洞与内洞之间,有一块巨大的岩石覆盖在一流清泉之上,水道宽丈余,岩底仅离水面一尺左右,进出里洞,只得用小船,人直躺在船底,小船从岩底的水面穿引而入,当穿到岩底中间时双龙洞眼前一片漆黑,似乎周围的岩石一齐朝身上挤压过来,岩石几乎擦着鼻子。进10米,又豁然开朗,被誉为奇观。内洞约有2200多平方米,岩洞深邃。
洞内钟乳、石笋奇形怪状,纵横交错。在石壁的另一头,有一块活的晴天表。这是一块奇怪的大石头,在有雨季节,它会显出青绿色。而干燥炎热的天气,会显出干黄色。冰壶洞的洞口朝天,深达40多米。俯首下视,寒气袭来,洞不见底,故称“冰壶”。游人可踏着石阶,盘曲通达洞底。冰壶洞内的瀑布从15米左右高的洞顶倾泻,瀑声轰隆,震耳欲聋。朝真洞的洞口向西,前临深壑,背依青峰。
9、双龙洞为什么叫双龙洞1、宋代著名学者方凤在《金华洞天记》中认为“双龙”在内洞:“伛偻踏水入内洞,有形蜿蜒,头角须尾,凡二,屈蟠隐见,爪尖皆白,石如玉,所谓双龙也。”现代作家叶圣陶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也持此说:“内洞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然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因此被称双龙洞。2、明代嘉靖二十七年任金华知县的郑东白,在其《金华记游》中认为这升降之龙在外洞洞厅:“洞门轩豁如大厦,石盖如砥错,有石乳下垂,如龙升降状。
而石筋夭矫,石乳下垂,作种种奇形异状,此双龙之名所由起。”3、1992年编的《金华市志》则认为“双龙”在外洞口:双龙洞两侧分别悬着钟乳石一青一黄,酷似两龙头,两龙头在外洞,而龙身却藏在内洞,故名”双龙洞“,传说,古代婺州连年大旱,民不聊生,青龙和黄龙知后,偷来天池水,拯救了百姓,却因触犯天条被王母娘娘用巨石压住脖颈,双龙被困在洞内,但双龙仍顽强地仰头吐水,清澈泉水至今潺潺不绝。